按照《中國天文年曆》,今年立春準確時間為4日零時13分,大家應以此為準。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每年西元2月4日左右為立春。立春又叫“打春”,就是冬至數九後的第六個“九”開始,所以有“春打六九頭”之說,農諺:「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農事活動正是由此時開始,人們會明顯感覺到白天變長了,太陽也暖和多了,氣溫、日照、降水開始趨於上升,這時候人們也走出門戶、踏青尋春,體會那最細微、最神妙的春意。這個時刻,養生要順應春天陽氣生發、萬物始生的特點,春屬木,與肝相應,木有生發的特性,故屬「木」,肝喜調達,有疏泄氣機的功能。春季養生在精神方面要避免生氣發怒,忌諱情懷憂鬱,最好能夠心胸開闊,樂觀向上,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好心情。同時藉由春天陽氣上升、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機,透過適當的運動,使身體陽氣得以宣暢,代謝機能正常運行。
的養生保健理論,立春節氣是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轉捩點。因春在五行屬木,與肝相應,所以在春季養生具體到人體臟器而言,一定要重視養肝。
1、立春養生原則: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韭菜辛溫發散,有助於人體陽氣生髮、舒暢,雞蛋養血,這道菜能滋肝養血,生髮陽氣,適合立春食用。
2、立春養生原則: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氣溫還未轉暖,不要過早減掉冬衣。冬季穿了幾個月的棉衣,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機體,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
3、立春養生原則: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4、立春養生原則:每天梳頭百下
《養生論》說:“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春季每天梳頭是很好的養生保健方法。因為春天是自然陽氣萌生升發的季節,這時人體的陽氣也順應自然,有向上向外升發的特點,表現為毛孔逐漸舒展,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故春天梳頭,正符合這一春季養生的要求,有宣行鬱滯,疏利氣血,通達陽氣的重要作用。
5、立春養生原則:早起早睡以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鬆形體,使情志隨著春天生髮之氣而不可違背它,這就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以舒暢身體,調達情志為養生方法。
怎樣護肝呢?除了遠離煙酒,注意飲食之外,最簡單的就是伸懶腰。很多讀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清晨剛剛醒來或者工作比較勞累的時候,伸一伸懶腰會有說不出的愜意。其實,這是人體自我保健,特別是對肝臟保健的一種條件反射。人體困乏的時候,氣血循環緩慢,這時若舒展四肢,伸腰展腹,全身肌肉用力,並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納新、行氣活血、通暢經絡關節、振奮精神的作用。中醫有“人臥血歸肝”、“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之說。伸懶腰後,血液迴圈加快,全身肢體關節、筋肉得到了活動,睡意皆無,這樣也激發了肝臟機能,使肝臟得到“鍛煉”,從而達到對肝臟的保健效果。
專家介紹說,真正的伸懶腰還有一定的技巧,比如伸懶腰時,要使身體儘量舒展,四肢要伸直,全身肌肉都要用力。伸展時,儘量吸氣;放鬆時,全身肌肉要鬆弛下來,同時儘量呼氣,這樣鍛煉的效果會更好。對老年人來講,經常做這一動作,還可增加肌肉、韌帶的彈性,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需要與我們聯絡的請讓我們知道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