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年節結束,大吃大喝的後果,便是肥胖悄悄上身。童綜合醫院中醫科主任張哲銘表示,暴飲暴食、三餐不正常容易造成脾臟虛耗,建議以山藥、扁豆、白朮、大棗、茯苓烹煮「四神湯」滋補(編按:傳統食材為蓮子、茯苓、山藥、芡實),若要溫補,可加生薑、豆蔻、小茴香,若屬濕重體質,則多加陳皮,讓精氣神在年節收假後也進補一番!
張哲銘主任指出,現代人因生活作息及營養不均衡,容易出現「虛症」,兼有虛火、痰濕、鬱結等問題,所謂「虛症」是指身體面對冷涼的天候需要更多能量禦寒、維持生理機能,一旦身體出現問題或較為虛弱,臟腑就容易出狀況,例如經常熬夜、經血過多,易造成眼睛乾澀、指甲不光滑、頭暈等肝虛症狀,建議吃何首烏燉雞補肝陰肝血或喝菊花茶降火氣、喝玫瑰茶解鬱結等。
紅棗滋養脾胃,適量才健康
年節期間,民眾喜歡吃瓜子、核桃、紅棗、桂圓等零嘴,張哲銘表示,核桃油脂多、可補腎陽,適合老人或過度勞累、大便乾燥而沒有火氣者食用;冬瓜子有助於痰液黏稠難咳及排便不順者;紅棗滋養脾胃、對脾胃較虛弱者有益;桂圓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適合氣血不足的女性或心神不定者食用;不過,凡事過猶不及,紅棗若吃太多,胃部容易悶脹不適,核桃吃太多則可能變得燥熱,加上油脂較多,容易產生滑腸,因此適量才算是健康食補。
新年養生操,消化更順暢
此外,過年期間民眾疏於運動,甚至都在電腦或電視機前度過,張哲銘建議可以做些簡單的動作及自我按摩,讓身體稍稍恢復活力。
這套「新年養生操」包括「按摩腹部及深蹲+雙手托天」。張哲銘說,腹部有多條經脈通過,包括任脈、胃經、脾經、腎經,站或坐時,用手在腹部左右推動,推開卡住的筋結或氣結,讓消化較為順暢;深蹲可訓練大腿肌肉,雙手托天以兩手手指交叉、翻掌,掌心朝上,踮腳時可以拉開三焦經,讓經脈更通順。
文章出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有任何需要與我們聯絡的請讓我們知道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