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黃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黃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錯過來不及! 喝這湯「轉大人」長高高~

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片來源《原來你誤會油了》《一人份甜點》

孩子長不高,爸媽好擔心,與其四處找偏方,不如聽聽中醫師的見解,怎麼吃、怎麼睡,才能讓孩子趕快「轉大人」?
幫助孩子長高,只能打生長激素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師蔡佩怡指出,生長激素最多只能長高2、3公分,還可能有糖尿病、顱內壓升高等副作用,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要長高可從補腎著手,脾胃是後天發育之本,脾胃強健有助於生長發育,山藥、骨碎補、黃耆、黨參等藥材有助於長高,狗尾草燉排骨湯也具有開脾健胃的功效



1012歲開始「轉大人」
蔡佩怡指出,嬰幼兒期是人體成長發育第1個高峰期,青春期則是第2個,1012歲到1617歲,就是所謂「轉骨」或「轉大人」時期,如果每年長高少於4公分,即屬生長遲緩,一旦錯過生長黃金期,想長高也不太可能。
    
蔡佩怡醫師指出,遺傳、先天染色體異常、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心理因素都可能影響孩童長高,除了先天性疾病,其他因素造成的生長遲緩現象,以中醫調理成效都不錯。
山藥、骨碎補、黃耆、黨參等藥材有助於長高。(示意圖)
山藥、骨碎補、黃耆、黨參等藥材有助於長高。(示意圖)

山藥、黃耆健脾補腎氣
一名13歲男孩身高150cm,曾接受生長激素治療,但效果不佳,去年長高不超過5cm,由於是早產兒,未從母體獲得足夠腎氣,以致發育遲緩,蔡醫師採用加減「六味地黃丸」治療,配合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等藥材,每天早晨服用該院研發的「養筋壯骨茶」,目前每月長高1cm左右,不到半年即追過去年全年的成效。
 
她指出,中藥「轉骨方」以補脾腎為主,山藥、骨碎補等藥材可補腎氣,黃耆、黨參則是健脾益氣的藥材,民間流傳的「轉骨方」狗尾草燉排骨湯即具有開脾健胃的功效,「養筋壯骨茶」即飲包以補脾腎為主,不僅可用於兒童轉骨,也能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









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中藥防癌?怎麼吃】專題:防癌補氣提升免疫│熱飲黃耆人參飲

【中藥防癌?怎麼吃】專題:防癌補氣提升免疫│熱飲黃耆人參飲

【華人健康網 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癌症已連續31年蟬聯台灣10大死因榜首,為了防癌,許多人會嘗試以中藥保健,人參和黃耆就是2種常見的藥材,醫師指出,對於虛弱、容易感冒的人來說,黃耆、人參可以補氣提升免疫力,且人參含有有機鍺,可抗衰老、清除自由基;黃耆則有多醣體,幫助提升免疫功能。


生過大病、體虛的人,都可以以人參切片,沖泡參茶飲用。

防癌別亂吃 黃耆人參助補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表示,越來越多人重視養生防癌,但有時用錯方法,聽信奇怪的偏方,或是亂吃保健食品,其實都是對身體造成負擔,想要防癌保健,平時就要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吃的均衡、攝取多樣營養素,如果免疫力較差、體質虛寒,則可簡單補充補氣的中藥材。

想要調理身體,提升免疫力又防癌,常見的人參就是不錯選擇,人參味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經,可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安神,且人參中的有機鍺可加強淋巴功能,所以生過大病、體虛的人,都可以以人參切片,沖泡參茶飲用,或是取一小片人參,放於舌根含著,以下介紹一道好喝又補身的人參雞湯。

強身健體人參雞湯


材料:雞1隻、人參19克、蓮藕2節、紅棗8粒、枸杞適量、鹽少許
作法:
 1.將雞洗淨後放入鍋中,加水至淹過雞身
 2.蓮藕去皮切片後放入過中
 3.將人參、枸杞及紅棗洗淨後也放進鍋中,用電鍋燉1小時後,加鹽調味即可

另一個補氣防癌小幫手就是黃耆,黃耆味甘,微溫。歸脾、肺經,可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多用於治療脾胃氣虛症,而黃耆中的多醣體能提升人體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能力,對心律不整、擴張血管、降血壓都有很好的幫助,黃耆還含有骨胱甘肽,可清除自由基,抑制肝臟的脂質過氧化物生成,以下介紹一道黃耆補氣茶飲。

補氣黃耆人參茶

.


材料:黃耆23錢、人參2
作法:以適量熱水沖泡材料,建議熱飲

【中醫師小提醒】:
喝中藥茶飲雖可提升免疫力,但也僅是加分作用,最重要的是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少吃精製過的食物,避開含有化學成分、反式脂肪的食品,經高溫燒烤的食材也要少吃,每日均衡飲食、多補充水分,才是根本養生防癌之道。


※人參雞湯食譜及部分藥材資訊參考《防癌食物保健事典》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聞PM2.5色變?! 黃耆紅棗枸杞茶,預防空污過敏

PM2.5色變?! 黃耆紅棗枸杞茶,預防空污過敏




都市裡,經常一片灰濛濛,空氣污染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中醫師表示,空污容易引發過敏,建議多飲用黃耆紅棗枸杞茶保健呼吸道,儘量減少出入空氣污染的處所,將過敏因子降至最低。

空氣品質不佳幾乎已成常態,大里仁愛醫院中醫部主任潘天健指出,近年呼吸道過敏病患成長3成以上,尤其兒童的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更有逐年上升趨勢,建議容易過敏的民眾減少接觸過敏原,平常不妨飲用黃耆紅棗枸杞茶,有助於呼吸道保健。

《老人、小孩是易過敏族群》
潘天健主任表示,國內外多項研究均指出,空氣中的PM10(懸浮微粒)及PM2.5(細懸浮微粒)會影響人體健康,近年耳鼻喉科、胸腔內科病患人數都有增加趨勢,兒童、老人、慢性病患者都是容易引發過敏的族群。

潘天健主任指出,中醫學認為,過敏性鼻炎多因肺、脾、腎三臟虧虛加上外邪入侵鼻竅引起,雖然主要在肺,但與脾、腎也有密切關係,通常以辛夷清肺湯、蒼耳子散、玉屏風散、六君子湯、金匱腎氣丸等處方治療。

《魚、蝦、蟹類小心吃》
除了藥物,「三伏貼」適合不喜歡吃藥的小朋友及藥吃太多的老人,針灸也是治療選項,但兒童接受度較低,目前也有無痛雷射針灸,不用針刺、改以雷射光束刺激穴位,幾乎沒有痛感,也沒有傷口感染及暈針問題,不過健保不給付,必須自費。
 
過敏最好避免食用「發物」。
潘主任說,避免過敏症狀,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減少出入空氣污染的處所,每天開窗通風2小時,不吃生冷等刺激性食物,慎選魚、蝦、蟹類等海鮮,還可飲用黃耆紅棗枸杞茶保健。
 
桂圓紅糖枸杞老薑茶。

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王正毅

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靈魂之窗看見光!黃耆可治青光眼



2016-02-15
〔記者羅碧/台北報導〕中藥「黃耆」可以改善青光眼病患的視力!國內中、西醫界攜手合作,首度證實「黃耆」不僅可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壓,也可修補視神經和視網膜,提供視力退化或近乎失明者重見光明的機會。
  • 國內醫界首度證實中藥材「黃耆」不僅可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壓,也可修補視神經和視網膜,提供視力退化或近乎失明者重見光明的機會。 (洪啟庭提供)
    國內醫界首度證實中藥材「黃耆」不僅可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壓,也可修補視神經和視網膜,提供視力退化或近乎失明者重見光明的機會。 (洪啟庭提供)
  • 醫師檢查青光眼患者。(洪啟庭提供)
    醫師檢查青光眼患者。(洪啟庭提供)

中西醫合作 發現黃耆可降眼壓

國軍高雄總醫院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啟庭,與大仁科大藥學系教授陳福安等人在三年前實驗發現,服用「黃耆」後,會出現「利尿」與「降血壓」的藥理作用,是獨步全球首次證實黃耆可有效降眼壓、控制青光眼的研究,已刊登在《Life Science Journal(美國生活科學期刊)》。而洪啟庭等人三年來,持續探討其治療機轉,去年底有更新發現。
本身是眼科醫師的洪啟庭表示,去年八至十一月,收治了一百廿名青光眼患者(包括「隅角開放型」和「隅角閉鎖型」兩種),分成四組,其中一組是沒喝黃耆但有接受西醫治療,另三組為每天喝四次黃耆但服用劑量不同,同樣有接受西醫治療。一百廿名患者平均年齡六十二歲,最年長九十歲、最年輕卅歲;發病年齡平均七年,最長十五年、最短僅一年。
追蹤四個月發現,所有病患在治療前的平均眼壓是30mmHg(毫米汞柱,正常眼壓是二十),但喝黃耆組患者最少下降5mmHg,有人降了12mmHg,平均下降7mmHg。其中一名六十五歲、發病十五年的青光眼患者從治療前視力僅能看到光,治療四個月後的視力進展到「矯正視力○.二」(戴眼鏡)。

安全輔助療法 不會傷及肝腎

洪啟庭強調,青光眼患者不能驟然停掉西藥治療,仍要持續點治療青光眼的眼藥水,配合水煮黃耆,或以黃耆為配料煮魚湯食用,透過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結合,達到相輔相成療效。另在黃耆的動物實驗中,透過組織切片證實黃耆不會傷肝,也不傷腎;青光眼患者的抽血檢測也發現肝、腎功能正常,顯示是很安全的輔助療法。
洪啟庭也建議,某些必須長期服用類固醇的自體免疫疾病患者(例如紅斑性狼瘡)可將數片黃耆煮水喝,以預防類固醇誘發的青光眼發生。
台北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提醒,中醫講求辨證論治,黃耆有「補氣」功能,若是「容易疲憊、消化不良、面色蒼白、容易感冒」等「氣虛」造成的患者都有療效,但若是「體溫高、口乾舌燥、便秘」者在服用前應徵詢中醫師較妥當。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開工還昏昏欲睡? 財神可不等人唷~

開工還昏昏欲睡?3茶飲提神醒腦
擺脫「休假症候群」!3DIY茶飲提神醒腦



★薑黃紅棗茶

材料:薑黃10公克、紅棗3顆剪碎、甘草2片。

作法:將紅棗剪碎置入保溫杯、加入薑黃粉、甘草粉,接著以700c.c.的沸水沖泡悶20分鐘,去渣即可飲用。

適合:容易因氣溫驟降而四肢冰冷、精神不濟者飲用。

薑黃紅棗茶


★生脈寧心飲

材料:黃耆3片、五味子2公克、麥門冬6公克、炒酸棗仁6公克。

作法:將所有藥材置入茶包束緊,放置於保溫杯以700c.c.的沸水沖泡悶20分鐘,取出藥材包後即可飲用。

適合:前一晚睡不好難以入眠,導致精神不佳、注意力無法集中者。

生脈寧心飲
★明目舒眼茶

材料:菊花2公克、薄荷葉1公克、枸杞子6公克。

作法:將上述材料沖洗後,一同放入杯中,以沸水沖泡,加蓋悶5分鐘即可飲用。

適合:常感眼睛痠澀、頭腦鈍鈍不靈光的朋友飲用,有助提神醒腦、舒緩眼部不適。

明目舒眼茶




文章出處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年菜飄「蔘」味【清燉花旗蔘雞湯】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家中準備煮什麼健康好料理呢?經過一年的辛勞工作,過年不僅要放鬆身心,也要補充元氣。常見的元氣好食材如紅黑棗、黑芝麻、花旗蔘(又名西洋蔘、粉光蔘或泡蔘)、黃耆、黨蔘、雞肉等,該如何料理才美味又養生?趕快來學料理達人的私房菜。

白蔘入菜怎麼做?煮湯炒菜有撇步

知名料理達人蔡季芳表示,花旗蔘口味微苦後甘,有補氣的保健效果,取大多數體質和族群都能食用的花旗蔘煮湯燴菜,能增添料理的風味,且能補氣,加速身體修復。

花旗蔘入菜有煮湯和蔘湯燴菜的方法。煮湯時,一大鍋水只要放入10來片蔘片一起燉煮,就能提升湯品的風味。炒菜時,則建議先泡成蔘茶,等所有蔬菜食材都差不多熟透後,再倒入蔘茶燴炒青菜,可增加食物的美味,減少鹽份,甚至不用加鹽,就美味可口。

【清燉蔘雞湯】

材料:烏骨雞腿1隻、 花旗蔘片6-7片、枸杞子1大匙 、水4-5杯。
調味料:鹽適量。

作法:

1.雞腿切塊 以熱水汆燙洗淨。
2.全部材料及少許鹽 放入湯盅內(大瓷碗亦可),上方蓋上瓷盤。
3.移入電鍋或蒸鍋中蒸燉40分鐘即可。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趁冬天養壯青少年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81期 2013.12.01 
作者 : 林貞岑


轉大人不是只有長高而已,青春期把體質調理好、不再虛弱青白發冷,不但能改善過敏狀況,往後二、三十年也可以少生病。

一位憂心忡忡的爸爸,拎著睡眼惺忪的國中生兒子看中醫門診,因為孩子每天睡眠超過八小時,卻好像還睡不夠,白天頻打瞌睡。

青春期孩子經常生病、覺得累、沒力氣、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生長發育出了問題。

中醫師陳玫妃就發現,門診中不少15、16歲的女孩年紀輕輕就抱怨記性差、腰痠背痛,「多半是吃太多冰造成腎氣衰弱。」

以中醫來說,腎氣是生長發育關鍵,攸關往後二、三十年的健康,若能在體質轉變的青春期(女生約14歲、男生16歲)好好推一把,保持腎氣充足,不但能發育得好,將來也不容易生病,這就是所謂的「轉骨」、「轉大人」。

一般以為,轉骨方等於長高,其實還包括了調理體質及調經等,「打好健康底子是比長高更重要的事,」深諳兒科學的高雄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郭哲彰指出。

中醫強調外在的節氣變化要與身體相互呼應,才能達到身心平衡,冬季適合「藏養」,也就是養精蓄銳、調整內分泌、儲備能量的黃金期,若青少年男女能在冬天適當補養事半功倍,春季時就能像種子一樣發芽、抽高。因為體質調好了,活動力變好,內分泌穩定,過敏及皮膚病獲得改善,不用苦惱一變天就猛打噴嚏、流鼻水,將成長的動能收納進入體內,加強來年春夏生長的力道。

現代科學也證實老祖宗的轉骨智慧。鑽研兒童過敏,多篇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中國醫大附醫中醫部主治醫師顏宏融也表示,青春期體質調好,「過敏、氣喘就有機會改善。」

轉骨時機以第二性徵出現為主,也就是男生開始長出喉結及女生初經之後,意即從小學五、六年到國三甚至高中,不論男女都可以利用冬季養壯。「好像交互蹲跳一樣,」冬天養壯好比蹲姿能潛藏精力,有蹲有跳刺激及鍛鍊出強壯的體格,郭哲彰解釋。

三訣竅兩方法, 冬天養壯青少年 

看到這裡,先別急著採買名貴藥材和轉骨方瞎補,冬天養壯青少年,利用溫和滋補方式就能事半功倍,有些甚至不必花一毛錢。
三位兒科經驗豐富、深諳「轉大人」的中醫師顏宏融、陳玫妃及郭哲彰,大方公開養壯青少年的秘訣。

訣竅1:健脾胃 

養壯第一招是氣血要充盈,掌管氣血運作的源頭正是脾胃系統。脾胃顧好了,身體就能慢慢茁壯起來。

飄著淡淡薏仁香,台灣著名小吃四神湯,以芡實、蓮子、山藥、薏仁加上豬肚熬煮出暖呼呼的白湯,往常被用來安撫旅人的疲累身心,在中醫來說養心安神兼補氣,是很好的顧胃方。

青少年偏食、營養不均衡或吃不下飯,來碗熱騰騰的四神湯,效果勝過昂貴維他命和補藥。

坊間常見的狗尾草及九層塔頭燉雞也能開脾健胃,尤其九層塔頭能增進氣血循環,在中醫稱為走竄效果,顏宏融建議少女不妨在經期結束後,喝點九層塔頭雞湯加強補養,就能促進生長。

而且經期結束後是最佳調養時機,燉點藥膳雞湯吃3~5天就能達到比平常更好的補養效益。40多歲的陳玫妃正在攻讀博士班,清秀溫婉,看來就像大學生般令人羨慕,她笑說,青春期時每次月經過後,母親總會為她燉鍋藥膳雞湯補一下。她建議青少女在月經期前後好好照顧自己,不吃冰、適當調養,不僅氣色變好、變美,也能留住更多青春本錢。

另外,動不動就拉肚子的人,可用有「人體除濕機」之稱的健脾祛濕藥物:平胃散、茯苓、白朮、霍香;常打瞌睡、容易疲倦或氣色不好,陳玫妃則會用六君子湯來補氣健脾,為孩子打氣充電。

訣竅2:補腎陰 

腎氣如同生命之火,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添柴助燃方式,以青春期來說,陽氣較旺盛,不宜過補,溫和滋養腎氣就能讓火光熒熒。

通常這時會用滋養腎陰的中藥如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溫煦柔潤腎氣,「如果用太多熱性的補腎藥如鹿茸等,可能造成性早熟,反而長不高,」郭哲彰認為,平時溫和補腎就好,偶爾發現孩子發育較遲緩需要推一把時,他會用肉蓯蓉等溫陽藥物補腎,「大概吃一帖也就夠了,」郭哲彰說,像是其他滋腎陰的藥物可每週吃一帖,一個冬天吃四帖,不必多吃就能有效果。

像是眼睛疲勞、看書就精神不好、一直打瞌睡,枸杞子、菟絲子及六味地黃丸能兼具養肝血、補肝腎效果,改善容易疲累的狀況,陳玫妃說。

至於男女生適合的轉骨方也小有差異。男生要強壯,應該多點補氣藥物如黃耆、黨參,和補腎陰藥物相呼應,效果較好;女生屬於陰柔體質,重在養血,可適當補充何首烏、枸杞子及紅棗,顏宏融說。

此外在經期結束後,也可多補充鈣及膠質,比如魚湯和白木耳及富含B群及葉酸的黃綠色蔬菜,「這些都能幫助茁壯,」陳玫妃說,像是經常腰痠背痛、腎氣較弱的女生,則可以加點補筋骨的續斷及杜仲燉湯。

中醫師們再三提醒,貪涼愛吃冰、打電動太晚睡或熬夜看書,都會損傷腎氣之火,如果想長得高如林書豪、美如林志玲,最好 遠離冰品 及 晚上11點前就進入夢鄉

要提醒的是,每個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不同,轉骨方也分階段、分季節。以賽跑來比喻,有些人起跑比別人慢一點、有些人衝太快了,跑到中間就快沒力氣;或是腎氣太早啟動,跑到最後一、兩圈想停下來,「這時可以用中藥或針灸,適時補點腎氣讓他跑到最後,」顏宏融說,不同階段做法不同,建議最好找合格中醫師,按照個人體質做判斷、調整,尤其有自體免疫疾病、發燒及頭痛的青少年更不宜亂吃轉骨方,以免補錯了造成疾病更加嚴重。

訣竅3:適當紓壓

青春期課業重、情緒起伏大,紓發壓力很重要,壓力過大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以中醫來說,心情鬱卒容易損傷肝氣及腎氣,連帶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若能適當發展興趣如閱讀、運動、下棋等,不但敏感的情緒能有出口,身心也能更自在平衡。

藝術家蔣勳年少時迷上原名《石頭記》的《紅樓夢》,會在山上、鄉間、海邊或小路旁,靜下心來端凝各種石頭,想像著石頭裡千變幻化的傳奇人生,這也涵養了他與眾不同,擅於解讀各種藝術的敏銳觀點。


郭哲彰的女兒目前就讀國三,是班上少數沒上補習班的,一有時間就跑去打籃球,她健康靈巧、自動自發,功課也在前五名,連學校老師都好奇是怎麼教出來的。

「她很自由自在,」郭哲彰說,晚上回家不時聽到女兒房裡傳來悠悠笛聲,整日的疲憊壓力也消除不少。女兒沒補習最大的好處是晚上時間很悠閒:學校功課很快就做完了,可以拿剩下時間去吹笛子、打籃球、畫畫、陪念國小的弟弟玩,心情放鬆了,也比較會去想未來的規劃,用不著父母操心,除了讓孩子適性發展,郭家的私房轉骨方是:陪伴。

每天早上6點半,全家一起吃早餐。「我們很重視飲食,」郭哲彰認為,早餐是一整天的活力來源及學習基礎,吃得好才有專注力,儘管吃素多年,郭家的餐桌仍豐盛均衡:蔬果、蛋、堅果、芝麻醬夾吐司,豆漿和牛奶輪番上陣,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完。「我會陪他們吃,一邊聊天,你的用心孩子會感受到的,」他說。郭家沒有電視,全家吃完晚餐就一起在客廳聊天,或是分享網路上的趣聞,經常笑聲不斷,大人小孩都得到了最好的紓壓。

郭哲彰的女兒小時候雖然過敏嚴重,一年到頭都在流鼻涕,青春期愛上運動加上適當調補,現在變得很健康,不太生病了。

冬天養壯青少年也是一樣,給點滋潤的藥物、食療及對的方法,讓孩子能處在柔和安靜的平穩狀態,與冬天的養藏相呼應,就是最好的轉骨方。


文章出處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過敏體質在秋冬,藉由膳食好好保養可減少寒冬就醫!



在台灣有過敏體質的患者,常常在冬天出現嚴重症狀,若能趁氣溫尚未急遽下降前,秋天氣溫和濕度降低、空氣乾燥,花粉、真菌孢子等懸浮在空氣裡,極易引發過敏體質的人出現過敏現象。再加上秋季氣候變化較大,有哮喘病史的人對氣溫、濕度等氣候變化極為敏感,容易誘發哮喘。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蘇珊玉指出,秋涼較易引發肺系和皮膚的疾病,過敏性疾病尤其明顯,總是在空氣乾燥且氣溫變化大的秋季開始發作,進入冬天後,寒冷引發過敏的程度會更劇烈。最近這段期間,雖然早晚溫差明顯,但還不到冰冷刺骨的階段,病患宜先採取預防措施。

中醫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方法,就是調整體質,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寒熱虛實,給予不同的中藥。
譬如寒性體質的過敏性患者,秋季時可服用溫性抗敏性中藥,如人參、黃耆、白朮、肉桂、當歸等,來降低體質的寒性。
至於熱性體質者的過敏性患者,則應取涼潤性抗敏性中藥,像市麥冬、沙參、桑白皮、玉竹、天花粉等,以緩和體質的熱性。

另外,食療也是調整體質的好方法,最容易上手的,就是取枸杞五錢、紅棗十枚,和烏骨雞或排骨同燉,藉以改善寒性體質。
反之,若想改善熱性體質,可取麥冬五錢、百合五錢與粥同煮。

大致來說,寒性體質可細分為陽虛型、氣虛型和血虛型,熱性體質包括陰虛型和陽熱型。蘇珊玉醫師認為,一般人很難自行判斷,最好請中醫師確定,才不至於補錯方向。

秋天因為空氣中溼度下降時,肺、大腸與皮毛首當其衝,乾燥的氣候容易損傷津液,會有口唇及舌咽乾燥、口渴、乾咳、皮膚乾燥、毛髮乾枯、大便秘結等症候。所以從中醫的觀點,秋季養生首重養陰潤燥。

多食用「防燥潤肺」的飲食,才能滋陰養血,像是芝麻、核桃、蜂蜜、乳品等都是秋季陰養潤肺的佳品。從營養學的觀點看來,這些食材富含維生素A、E及膠質,等對於黏膜及皮膚保濕有很好的作用。


新聞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