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黨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黨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消除水腫真簡單!蔘棗茶補脾不虛胖

天氣越來越熱,冷飲冰品市場即將開打,但請小心,時常吃冰品、喝冷飲,會造成脾經運化失調,全身氣血循環變差,易導致水腫型肥胖。中醫師表示,除了良好的生活管理,平常適度飲用黨蔘紅棗茶,調理脾經和脾臟功能,也能補氣養神,改善水腫和肥胖。



脾虛體質易留水 下半身躲不過水腫型肥胖

      現代上班族久坐、少運動,飲食偏於重口味,又經常吃喝冰冷食物和甜食,長期造成脾臟運化功能受損,形成脾虛寒濕體質,水分滯留體內,不易排出,容易導致水腫型肥胖,特別是臀部和大腿部位。

      鹿港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董懿容表示,脾主運化,能讓吃下肚的食物和營養更有效地被消化和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力,且提升其他臟腑的生理功能。對女性更重要的是,脾經操有調控女性生殖和內分泌系統的重大責任,一旦脾經失調,內分泌亂了套,水分代謝不暢,即使作息正常,身體也特別容易水腫,特別是在每日傍晚和生理期前後。

      除了水腫,脾經失調時,人體也會顯得疲倦無神、全身虛胖且四肢肌肉鬆軟無力、白帶分泌物多、時常拉肚子、臉色暗沈蠟黃等。

女性的美麗之道!黨蔘紅棗茶補脾有一套

      女人愛美,先養好「脾氣」!董懿容中醫師表示,脾臟也有統理血液運行的作用,若要讓自己變漂亮、不水腫虛胖、內分泌和經期正常,除了糾正傷脾的NG習慣之外,每天來一杯黨蔘紅棗茶,除濕消脂又補脾,也是個不錯的養生方法。




【黨蔘紅棗茶】
●材料:黨蔘5錢、紅棗5錢。
●作法:將材料洗淨後,紅棗用刀切剖後,加水800c.c.,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續煮5分鐘,放溫即可飲用。

●備註:
1.黨蔘補中益氣、和脾胃、除煩渴;紅棗健脾益胃、補氣養血。此茶飲具有調理「脾氣」之效,有助改善水分滯留所造成的水腫現象,原則上,一般人皆可飲用,但女性生理期的體質變化較大,建議飲用前還是先諮詢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做藥物加減。
2. 若屬於濕熱體質的人,容易有上火、臉色蠟黃、長痘痘等情況,此茶飲中的紅棗可減至23錢。
3. 若想要加強補脾和提升肺氣,可在原茶飲方中,再酌加黃耆35錢,有助氣血循環,提振精神,對減重族來說,也能加速多餘水分的代謝,讓肌肉變豐盈、皮膚更緊實,達到塑身的效果。



文章及圖片來源:華人健康網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猜猜這是什麼藥材的花?



說起黨參,有一段懲惡揚善的美麗傳說。

黨參化作姑娘,助善良、孝順的青年張郎治好他父親的重病。
惡毒的財主想要霸佔姑娘,勾結官府陷害張郎父子入獄。
黨參姑娘回山請動了百合、柴胡、天麻、牡丹等百藥之精,殺縣官、宰財主、救出張郎,夫妻雙雙回山相守。
後來張郎也化為一種藥材叫「黃花」。

   黨參這味中藥在歷史上有過爭議。東漢年間,著名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一書中提到「人參藥草出上黨。」也就是說,黨參這味中藥其實是「上黨人參」的簡稱,其品質超過東北人參。不過,由於長期過度採摘,上黨人參逐漸滅絕了。

現在中醫處方中用的黨參,並非真正的「參」,是桔梗科植物的根,而人參是屬於五加科。

黨參一般出產於華北、東北及西北地區,其中以山西五台山周邊地區出生的野生黨參為珍品。

品質好的黨參形貌特徵,一般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8~30公厘,表皮灰褐色或棕褐色,根上端粗大,業內稱「獅子盤頭」;斷面灰黃白色,氣味甜香,嚼之有渣,這樣的藥材品質比較好。

   在中藥學中,黨參和人參同屬於補氣類,但黨參補益之力較弱,人參補益之力強。不過,黨參價錢比人參便宜很多,臨床上使用頻率很高。

清代醫家張山雷編著的【本草正義】稱黨參「補脾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本與人參不甚相遠,尤其可貴者,則健脾運而不燥,滋腎陰而不濕,潤肺而不犯寒涼,養血而不偏滋膩,鼓舞清陽,振動中氣,而無剛燥之弊」。

   這段話主要說黨參比較平和,很少帶來副作用,很適合慢性氣虛類疾病患者長期使用。現代中醫學者們主要應用黨參來「補脾胃,健中氣」,用來治療食慾不振、飲食減少、大便稀溏、體倦乏力、心悸氣短等症候。


截錄自品味生活誌  20125月號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年菜飄「蔘」味【清燉花旗蔘雞湯】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家中準備煮什麼健康好料理呢?經過一年的辛勞工作,過年不僅要放鬆身心,也要補充元氣。常見的元氣好食材如紅黑棗、黑芝麻、花旗蔘(又名西洋蔘、粉光蔘或泡蔘)、黃耆、黨蔘、雞肉等,該如何料理才美味又養生?趕快來學料理達人的私房菜。

白蔘入菜怎麼做?煮湯炒菜有撇步

知名料理達人蔡季芳表示,花旗蔘口味微苦後甘,有補氣的保健效果,取大多數體質和族群都能食用的花旗蔘煮湯燴菜,能增添料理的風味,且能補氣,加速身體修復。

花旗蔘入菜有煮湯和蔘湯燴菜的方法。煮湯時,一大鍋水只要放入10來片蔘片一起燉煮,就能提升湯品的風味。炒菜時,則建議先泡成蔘茶,等所有蔬菜食材都差不多熟透後,再倒入蔘茶燴炒青菜,可增加食物的美味,減少鹽份,甚至不用加鹽,就美味可口。

【清燉蔘雞湯】

材料:烏骨雞腿1隻、 花旗蔘片6-7片、枸杞子1大匙 、水4-5杯。
調味料:鹽適量。

作法:

1.雞腿切塊 以熱水汆燙洗淨。
2.全部材料及少許鹽 放入湯盅內(大瓷碗亦可),上方蓋上瓷盤。
3.移入電鍋或蒸鍋中蒸燉40分鐘即可。



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趁冬天養壯青少年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181期 2013.12.01 
作者 : 林貞岑


轉大人不是只有長高而已,青春期把體質調理好、不再虛弱青白發冷,不但能改善過敏狀況,往後二、三十年也可以少生病。

一位憂心忡忡的爸爸,拎著睡眼惺忪的國中生兒子看中醫門診,因為孩子每天睡眠超過八小時,卻好像還睡不夠,白天頻打瞌睡。

青春期孩子經常生病、覺得累、沒力氣、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生長發育出了問題。

中醫師陳玫妃就發現,門診中不少15、16歲的女孩年紀輕輕就抱怨記性差、腰痠背痛,「多半是吃太多冰造成腎氣衰弱。」

以中醫來說,腎氣是生長發育關鍵,攸關往後二、三十年的健康,若能在體質轉變的青春期(女生約14歲、男生16歲)好好推一把,保持腎氣充足,不但能發育得好,將來也不容易生病,這就是所謂的「轉骨」、「轉大人」。

一般以為,轉骨方等於長高,其實還包括了調理體質及調經等,「打好健康底子是比長高更重要的事,」深諳兒科學的高雄聖功醫院中醫部主任郭哲彰指出。

中醫強調外在的節氣變化要與身體相互呼應,才能達到身心平衡,冬季適合「藏養」,也就是養精蓄銳、調整內分泌、儲備能量的黃金期,若青少年男女能在冬天適當補養事半功倍,春季時就能像種子一樣發芽、抽高。因為體質調好了,活動力變好,內分泌穩定,過敏及皮膚病獲得改善,不用苦惱一變天就猛打噴嚏、流鼻水,將成長的動能收納進入體內,加強來年春夏生長的力道。

現代科學也證實老祖宗的轉骨智慧。鑽研兒童過敏,多篇研究登上國際知名期刊,中國醫大附醫中醫部主治醫師顏宏融也表示,青春期體質調好,「過敏、氣喘就有機會改善。」

轉骨時機以第二性徵出現為主,也就是男生開始長出喉結及女生初經之後,意即從小學五、六年到國三甚至高中,不論男女都可以利用冬季養壯。「好像交互蹲跳一樣,」冬天養壯好比蹲姿能潛藏精力,有蹲有跳刺激及鍛鍊出強壯的體格,郭哲彰解釋。

三訣竅兩方法, 冬天養壯青少年 

看到這裡,先別急著採買名貴藥材和轉骨方瞎補,冬天養壯青少年,利用溫和滋補方式就能事半功倍,有些甚至不必花一毛錢。
三位兒科經驗豐富、深諳「轉大人」的中醫師顏宏融、陳玫妃及郭哲彰,大方公開養壯青少年的秘訣。

訣竅1:健脾胃 

養壯第一招是氣血要充盈,掌管氣血運作的源頭正是脾胃系統。脾胃顧好了,身體就能慢慢茁壯起來。

飄著淡淡薏仁香,台灣著名小吃四神湯,以芡實、蓮子、山藥、薏仁加上豬肚熬煮出暖呼呼的白湯,往常被用來安撫旅人的疲累身心,在中醫來說養心安神兼補氣,是很好的顧胃方。

青少年偏食、營養不均衡或吃不下飯,來碗熱騰騰的四神湯,效果勝過昂貴維他命和補藥。

坊間常見的狗尾草及九層塔頭燉雞也能開脾健胃,尤其九層塔頭能增進氣血循環,在中醫稱為走竄效果,顏宏融建議少女不妨在經期結束後,喝點九層塔頭雞湯加強補養,就能促進生長。

而且經期結束後是最佳調養時機,燉點藥膳雞湯吃3~5天就能達到比平常更好的補養效益。40多歲的陳玫妃正在攻讀博士班,清秀溫婉,看來就像大學生般令人羨慕,她笑說,青春期時每次月經過後,母親總會為她燉鍋藥膳雞湯補一下。她建議青少女在月經期前後好好照顧自己,不吃冰、適當調養,不僅氣色變好、變美,也能留住更多青春本錢。

另外,動不動就拉肚子的人,可用有「人體除濕機」之稱的健脾祛濕藥物:平胃散、茯苓、白朮、霍香;常打瞌睡、容易疲倦或氣色不好,陳玫妃則會用六君子湯來補氣健脾,為孩子打氣充電。

訣竅2:補腎陰 

腎氣如同生命之火,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各有不同的添柴助燃方式,以青春期來說,陽氣較旺盛,不宜過補,溫和滋養腎氣就能讓火光熒熒。

通常這時會用滋養腎陰的中藥如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六味地黃丸、杞菊地黃丸等,溫煦柔潤腎氣,「如果用太多熱性的補腎藥如鹿茸等,可能造成性早熟,反而長不高,」郭哲彰認為,平時溫和補腎就好,偶爾發現孩子發育較遲緩需要推一把時,他會用肉蓯蓉等溫陽藥物補腎,「大概吃一帖也就夠了,」郭哲彰說,像是其他滋腎陰的藥物可每週吃一帖,一個冬天吃四帖,不必多吃就能有效果。

像是眼睛疲勞、看書就精神不好、一直打瞌睡,枸杞子、菟絲子及六味地黃丸能兼具養肝血、補肝腎效果,改善容易疲累的狀況,陳玫妃說。

至於男女生適合的轉骨方也小有差異。男生要強壯,應該多點補氣藥物如黃耆、黨參,和補腎陰藥物相呼應,效果較好;女生屬於陰柔體質,重在養血,可適當補充何首烏、枸杞子及紅棗,顏宏融說。

此外在經期結束後,也可多補充鈣及膠質,比如魚湯和白木耳及富含B群及葉酸的黃綠色蔬菜,「這些都能幫助茁壯,」陳玫妃說,像是經常腰痠背痛、腎氣較弱的女生,則可以加點補筋骨的續斷及杜仲燉湯。

中醫師們再三提醒,貪涼愛吃冰、打電動太晚睡或熬夜看書,都會損傷腎氣之火,如果想長得高如林書豪、美如林志玲,最好 遠離冰品 及 晚上11點前就進入夢鄉

要提醒的是,每個青少年生長發育狀況不同,轉骨方也分階段、分季節。以賽跑來比喻,有些人起跑比別人慢一點、有些人衝太快了,跑到中間就快沒力氣;或是腎氣太早啟動,跑到最後一、兩圈想停下來,「這時可以用中藥或針灸,適時補點腎氣讓他跑到最後,」顏宏融說,不同階段做法不同,建議最好找合格中醫師,按照個人體質做判斷、調整,尤其有自體免疫疾病、發燒及頭痛的青少年更不宜亂吃轉骨方,以免補錯了造成疾病更加嚴重。

訣竅3:適當紓壓

青春期課業重、情緒起伏大,紓發壓力很重要,壓力過大易引起內分泌失調,以中醫來說,心情鬱卒容易損傷肝氣及腎氣,連帶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若能適當發展興趣如閱讀、運動、下棋等,不但敏感的情緒能有出口,身心也能更自在平衡。

藝術家蔣勳年少時迷上原名《石頭記》的《紅樓夢》,會在山上、鄉間、海邊或小路旁,靜下心來端凝各種石頭,想像著石頭裡千變幻化的傳奇人生,這也涵養了他與眾不同,擅於解讀各種藝術的敏銳觀點。


郭哲彰的女兒目前就讀國三,是班上少數沒上補習班的,一有時間就跑去打籃球,她健康靈巧、自動自發,功課也在前五名,連學校老師都好奇是怎麼教出來的。

「她很自由自在,」郭哲彰說,晚上回家不時聽到女兒房裡傳來悠悠笛聲,整日的疲憊壓力也消除不少。女兒沒補習最大的好處是晚上時間很悠閒:學校功課很快就做完了,可以拿剩下時間去吹笛子、打籃球、畫畫、陪念國小的弟弟玩,心情放鬆了,也比較會去想未來的規劃,用不著父母操心,除了讓孩子適性發展,郭家的私房轉骨方是:陪伴。

每天早上6點半,全家一起吃早餐。「我們很重視飲食,」郭哲彰認為,早餐是一整天的活力來源及學習基礎,吃得好才有專注力,儘管吃素多年,郭家的餐桌仍豐盛均衡:蔬果、蛋、堅果、芝麻醬夾吐司,豆漿和牛奶輪番上陣,而且要求孩子一定要吃完。「我會陪他們吃,一邊聊天,你的用心孩子會感受到的,」他說。郭家沒有電視,全家吃完晚餐就一起在客廳聊天,或是分享網路上的趣聞,經常笑聲不斷,大人小孩都得到了最好的紓壓。

郭哲彰的女兒小時候雖然過敏嚴重,一年到頭都在流鼻涕,青春期愛上運動加上適當調補,現在變得很健康,不太生病了。

冬天養壯青少年也是一樣,給點滋潤的藥物、食療及對的方法,讓孩子能處在柔和安靜的平穩狀態,與冬天的養藏相呼應,就是最好的轉骨方。


文章出處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煮薑母鴨秘方: 當歸、桂枝、川芎、黃耆、黑棗、黨蔘、肉桂



煮薑母鴨六種秘方:

是加 當歸、桂枝、川芎、黃耆、黑棗、黨蔘、肉桂 六種中藥;

秋冬季節來臨,是吃薑母鴨進補的好時機,鴨在中醫裡屬於溫偏涼性,吃了不容易上火,是需要溫補的人不錯的選擇,吃薑母鴨能袪風袪寒,對手腳冰冷或者比較畏寒的人就很適合享用!

熱騰騰的薑母鴨,現在秋天吃最補,濃濃的湯頭,QQ的鴨肉,天氣冷在家料理薑母鴨也很方便喔,材料包含:紅面番鴨鴨肉,再加上黨蔘,桂枝,黃耆等六種中藥材,熬出來的湯頭很滋補,最後鍋子裡加上濃濃的黑麻油,還有拍碎的老薑。

麻油老薑爆香後大火快炒,血水被鎖在鴨肉裡,使肉質鮮嫩多汁,接下來把六種藥材與炒好的鴨肉和米酒,放到快鍋燉煮8分鐘,如果是一般的鍋子,用中火慢熬30分,香噴噴的薑母鴨就可以完成囉!

等酒精揮發再放高麗菜,湯頭才會甜,喝一口湯再吃一口薑母鴨,這真是超級爽快的享受。

其他薑母鴨配料做法:

做法一:
【材 料】 土番鴨 1隻、高麗菜 150公克、麻油 500㏄ 、水 3000㏄、米酒 1瓶、老薑 300公克 、豆皮 5個、米血糕 110公克 、金針菇 150公克
【中藥材】桂皮 2錢、 當歸 2錢、 川芎 1錢、 熟地 1片、 蔘鬚 半把、 青耆 1錢
【調味料】 香菇精1大匙、鹽 1小匙 、冰糖 1小匙
【做 法】
1.高麗菜洗淨切小塊;金針菇洗淨瀝乾;米血糕切均等小塊,老薑切片備用。
2.土番鴨剁小塊,放入滾水汆燙2~3分鐘去雜質血水,再用冷水清洗殘渣備用。
3.取一中華鍋,將鍋燒熱,倒入500㏄的麻油,再加入作法1的薑片炒至金黃色,再加入作法2的鴨肉炒至鴨皮略呈捲縮狀,再倒入1瓶米酒(在倒入米酒時,建議先熄火才安全)及3000㏄水和所有藥材及調味料,開中火煮約45分鐘,再加入作法1的高麗菜、金針菇、米血糕及豆皮略滾5分鐘即可熄火。


做法二:
【材 料】鴨肉 200g、薑片 150g 、米酒 2瓶
【中藥材】桂枝 適量、 當歸 1/2片 、紅棗 3顆
【調味料】 麻油 3大匙、 冰糖 適量、 薑汁 150g
【做 法】
1.鴨肉洗淨,切塊備用。
2.鍋子以中火燒熱,放入麻油炒香薑片後,加入作法1的鴨肉塊、1又1/2瓶米酒,桂枝、當歸、紅棗,以中火悶煮1小時。
3.作法2中放入1/2瓶米酒、冰糖拌勻後,再淋入薑汁提味,即可放入火鍋料煮熟食用。


做法三:
【材料】鴨 半隻、 冬粉 酌量、 米酒 1杯 、水 5杯、 老薑 2段、 蔥段 少許
  中藥材: 粉光蔘 3錢、 杏仁 3錢、 甘杞 3錢 、杜仲 2錢、 炙甘草 3錢 、炙黃耆 3錢 、白朮 3錢、 當歸 2錢 、熟地 3錢、 川芎 3錢、 百合 3錢
【調味料】 鹽 少許、 麻油 1大匙
【做 法】
(1)將鴨肉切塊,先川燙去血水洗淨。
(2)與鴨肉與中藥材一起放入鍋中,加米酒與水同時燉煮約30分鐘後,再放入其他材料。
(3)最後冬粉燙過或麵線用清水煮過後,再拌入湯汁中食用,非常可口。

------

《薑母鴨沾醬》
【材 料】
臭豆腐乳 1塊、 辣豆腐乳 1塊、 白糖 1大匙 、米酒 3大匙
【做 法】 鍋中放入所有材料,以小火熬煮至熱,並攪拌均勻即可。

------

《薑母鴨滷包》
材 料】 八角 5錢、 甘草 2片 、花椒 2錢 、小茴香 5錢、 陳皮 2錢 、肉桂 2錢 、三奈 1錢、 丁香 2錢 、棉布袋 1個
【做 法】 將所有材料敲碎後放入棉布袋中即可。
【備 註】
中藥藥性的充分發揮,將鴨肉的腥味徹底覆蓋,不喜鴨肉的人,建議嚐試看看,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藥份量不可過多,以免藥味過重。

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