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中藥防癌?怎麼吃】專題- 提高解毒力防癌 試試蟲草燉肉

提高解毒力防癌 試試蟲草燉肉 ─【中藥防癌?怎麼吃】專題


【華人健康網記者馬婉娟/台北報導】
防癌一直是養生保健中重要的一環,許多人會嘗試以中藥材食補,但怎麼吃才對呢?其實常見的冬蟲夏草就是個好選擇,冬蟲夏草中的蟲草素具有抑制腫瘤作用、蟲草多醣則可以提升免疫力、解毒力,醫師也認為,適量補充蟲草,可以達到保健防癌效果。

蟲草可治肺腎虛 提升免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建東表示,臨床上,冬蟲夏草主要用來治療腎氣虛、肺氣虛,蟲草味甘平、歸肺、腎經,可益腎壯陽、補肺平喘、止血化痰,還可用於肺虛或肺腎兩虛之久咳虛喘、勞嗽痰血。

除了治療腎、肺虛,蟲草防癌的關鍵在蟲草素及蟲草多醣,蟲草素可影響腫瘤細胞的生長,促進細胞分化,殺傷癌細胞,增強身體免疫力,而蟲草多醣是冬蟲夏草主要的活性成分,同樣可增強免疫力,但是想補充冬蟲夏草,一般不會泡茶飲用,可適量服用萃取液、膠囊或自行料理,以下介紹一道蟲草燉肉食譜:


蟲草燉肉
材料:冬蟲夏草20克、豬瘦肉500克、米酒40c.c.、鹽、薑片、蔥、胡椒粉適量。

作法:
1.豬肉洗淨,川燙去血水後切塊。
2.以溫水洗淨蟲草,將蟲草、豬肉、鹽、米酒、薑片、蔥放入鍋中,用水煮沸,將浮沫撈出。
3.以小火燉煮至豬肉熟爛,將蔥、薑挑出,再加適量胡椒粉、鹽調味即可。

【醫師小提醒】:
冬蟲夏草可以養腎潤肺,是很好的藥材,市售蟲草保健飲品、萃取液也可適量飲用,但想要防癌保健康,最重要的還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作息正常、飲食均衡,並要避吃精製食品、添加化學成分的食品,少吃高溫燒烤類,飲食中減少反式脂肪含量,如此才能真正防癌。

※蟲草燉肉食譜及部分藥材資訊參考《防癌食物保健事典》。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龍眼肉(桂圓)與白糖、紅棗一起熬煮成「玉靈膏」,補氣血的功效不輸人參!

龍眼肉(桂圓)具有補氣安神、提升食慾、加速傷口癒合等功用。龍眼肉(桂圓)與白糖、紅棗一起熬煮成「玉靈膏」,補氣血的功效甚至不輸人參。


性質微溫
【宜常食者】癌症患者、病後調養的人
【須慎食者】糖尿病患者、體質燥熱的人
      藥材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防衰老、補中益氣
      別名:桂圓、龍眼乾、福肉
      本草成分: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膽鹼、腺嘌呤、蛋白質
      產季:710
      龍眼肉家族:粉殼龍眼、青殼龍眼、紅殼龍眼、大粉殼龍眼

食療效果
1 補氣安神: 龍眼肉(桂圓)可補益心脾,補氣安神。《隨息居飲食譜》指出,龍眼肉(桂圓)是「老弱宜之」的「果中神品」;《神農本草經》記載龍眼肉「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2 提升食慾: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龍眼肉(桂圓)的糖分含量豐富,容易消化吸收,適合壓力大、思慮過度,導致失眠多夢、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者食用。
3 加速傷口癒合:龍眼肉(桂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加速傷口癒合,適合貧血、有傷口的患者適量攝取。

健康補給站
1 「龍眼」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植物龍眼樹的果實,一般於初秋成熟時採收。
2 龍眼的食用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蓮子、糯米煮粥;或與紅棗熬湯;或蒸熟直接吃果實。因龍眼不耐水,沾過水後須盡快食用。
3 中醫一般認為龍眼能「長智」「輕身不老」,其實龍眼(桂圓)不僅是滋養補品,也是一種「吉祥」食物,俗語說得好:「食桂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4 龍眼肉(桂圓)營養滋補、作用溫和,具有養血安神、補益心脾、消除疲勞、增強智力的功效,四季都適合食用,對日常保健極有助益。


YES OR NO龍眼肉的飲食宜忌
貧血、頭暈目眩者適宜食用
健忘、心律不整者可食用
可改善失眠、神經衰弱
對產後調養、大小便帶血者有益
×青少年、兒童不宜食用過量
×腹脹、慢性胃炎患者忌服
×女性罹患骨盆腔炎、尿道炎,和經血量過多者忌食

中醫師的龍眼肉飲食叮嚀

1 龍眼肉可治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營養不良、神經衰弱、健忘、記憶力衰退、頭暈失眠等症,尤其對老年人及產婦極有助益。
2
龍眼肉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現代人思考、用腦過度,適量攝取龍眼肉,能讓身體運作更順暢。
3
龍眼肉經常與人參、黃耆、當歸、酸棗仁等藥材,熬製成「
歸脾湯」,可健脾補血。
4
龍眼肉加白糖熬製成「玉靈膏」,其補氣血的功效不輸人參,故又稱「代參膏」。
5
番石榴與龍眼肉的鉀含量很高,經常搭配食用,容易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的症狀。
營養師告訴你龍眼肉價值

1 龍眼與荔枝皆有滋補的功效,但龍眼肉晒乾製成乾果,養血安神的作用大增,有益於心血不足所導致的失眠。
2
咳嗽患者並不適宜食用龍眼肉,以免造成痰多黏稠的症狀,反而容易加重病情。
3
龍眼的營養價值很高,但熱量也很高;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不宜多吃。
4
龍眼肉加適量水和黑糖,一起熬煮成熱茶,很適合做為女性經痛時的調養飲品。

龍眼肉食療小偏方

1 取龍眼肉30克,龍齒、夜交藤各15克,靈芝10克,水煎取汁服用,可改善氣血兩虛。
2
取龍眼肉、熟地黃各15克,白芍、當歸各12克,川芎9克,水煎取汁服用,可養血安神,改善貧血、失眠。
3
取蛤蜊、薑片與適量水煮滾, 去薑片,續入龍眼肉3顆,枸杞3克與蛋液、鹽拌勻,用電鍋蒸熟後食用,具有補血養顏的效用。
4
取龍眼肉6克,淫羊藿1½克,玫瑰花瓣適量,水煎取汁,加蜂蜜調味,可補腎助陽、調治風濕痠痛。
5
取龍眼肉、薏仁、紅棗各12克,蓮子20克,核桃、白扁豆各9克,與糯米150克熬粥,可安心寧神。

龍眼肉選購要領

選購:選購龍眼肉時,宜挑選肉厚、質地細軟光滑、色棕黃、半透明、味道香甜、具黏性者為佳。
保存:龍眼肉須防潮、防蟲蛀,宜存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也可將龍眼肉晒乾,存放於乾燥處,若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時間可更久。
用法:龍眼肉藥食兩用,但通常以內服居多,可煎成湯劑、熬膏、浸酒;或入丸、散服用。

桂圓可與哪些藥材配伍?功效為何?

1 老弱體衰或病後、產後調養:搭配白糖蒸煮,以開水沖服。
2
治貧血、鬚髮早白、手足無力:配伍蓮子、紅棗、生薑使用。
3
治療食慾不振、脾虛泄瀉:可配伍白朮使用。



本文摘自《中藥材養生密碼》
作者:陳世峰
出版社:康鑑文化



春雨綿綿易感冒 這些食材抗流感!

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初春冷暖不定的天氣讓人苦惱,如果增減衣物不及時,就很容易感冒,而人說藥即是毒,吃藥會傷肝腎,所以很多人為求養生若能不用西藥就盡量避免,像是準媽媽也不能吃藥,那如何對抗病毒呢?
小編為您準備了幾樣生活中常見的食物,讓大家共同對抗春季感冒免用西藥的小良方唷~

TOP1:白蘿蔔
白蘿蔔味甘性涼,有除疾潤肺的食療功效,對熱咳、痰濕咳有功效。白蘿蔔可以拿來直接煮湯,喝湯吃蘿蔔,有止咳功效。也可以做白蘿蔔飴,將白蘿蔔切成1公分大的小丁,放入乾燥、乾淨容器中,加滿蜂蜜,蓋緊,浸漬3天左右會滲出水分與蜂蜜混合,放入冰箱保存;每次舀出少許加溫開水飲用,止咳效果非常好。若臨時要喝,沒時間浸漬,可將白蘿蔔磨碎,加1/3量的蜂蜜拌勻,再加溫水飲用。


TOP2:雪梨
雪梨有降火止咳的功效,一般用於治療熱咳,老少皆宜。有人說雪梨太涼,孕婦不能吃,但其實經過蒸煮的雪梨就沒有那麼涼了,可以放心食用。止咳雪梨的做法一般有冰糖雪梨、川貝燉梨、冰糖紅棗雪梨湯等。


TOP3:橘子、柳丁、檸檬
很多人在感冒時都選擇吃維生素C片,來提高身體免疫力。橘子、柳丁和檸檬中含有豐富的純天然維C,用來對付感冒咳嗽也很管用,對身體沒有傷害。橘子和檸檬對熱咳、痰濕咳有作用。
烘烤橘子,在橘子底部中心用筷子打一個洞,塞一些鹽,用鋁鉑紙包好之後放入烤箱中烤15-20分鐘,取出後將橘子皮剝掉趁熱吃;蒸柳丁,方法同上,只是把烘烤改成蒸;橘皮曬乾,用來泡茶喝;檸檬片泡水喝。



TOP4:生薑
生薑可以驅風散寒,可以治療寒咳。
紅糖姜棗湯:紅糖少許,鮮薑15克左右,紅棗30克左右,放三碗水煎到剩一碗半水,趁熱喝。
小蔥老姜湯:將香蔥、老薑洗淨放入小鍋內,加水一碗,熬至半小碗去渣留湯,加入紅糖即可。
姜蛋湯:鐵鍋燒熱用少許食油將雞蛋煎到金黃色,加入薑絲,再加適量白開水,煮5-6分鐘,約煮成大半碗,用鹽調味即可。


TOP5:蔥
蔥有解熱、祛痰的作用。做法有蔥白湯、白蘿蔔蔥白湯。
蘿蔔蔥白湯可以治療風寒咳嗽,先用水三碗先將蘿蔔煮熟,再放蔥白,煮剩一碗湯,湯和蘿蔔蔥白一起吃完。



TOP6:溫開水
溫開水應該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東西,但有些國家卻將它稱為“復活水”,可見溫開水的作用並非“不起眼”,多喝溫開水對咳嗽有緩解作用,熱咳、寒咳和痰濕咳都適用,鹽有消炎殺菌作用可以在溫開水裡適當加一點鹽,但不能加多。

以上的方法只對輕微感冒咳嗽適用,如果感冒嚴重,必須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行解決唷,平日要加強身體素質才能對抗感冒病菌唷。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當葡萄乾加上「這個東西 」可以防癌、治老花、白血病!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大醫院醫生不告訴你的祕密之:『醋浸葡萄乾』自由基的最佳剋星,防癌!改善惡性皮膚炎..


一吃醋葡萄乾能夠預防結腸癌

二醋葡萄乾對視力恢復非常有效

三醋葡萄乾能美化肌膚

四吃醋葡萄能快速消除疲勞

五醋葡萄乾能改善貧血與惡性皮膚炎

六醋葡萄乾治好老花眼

七醋葡萄乾大幅度改善貧血

八醋葡萄乾治好皮膚病

九醋葡萄乾防止減肥後再复胖

十醋葡萄乾使子宮肌瘤縮小

十一醋葡萄乾使耳鳴、鼻炎改善

十二醋葡萄乾改善了癡呆症

十三醋葡萄乾克服C型肝炎所導致的倦怠感

十四醋葡萄乾治愈全身皮下出血

十五吃醋葡萄乾使白血病大幅減輕

十六醋葡萄乾,早上吃兩大匙(成本約5),整天精力充沛 袪病延年


自由基的最佳剋星──葡萄乾

現在這個時代,葡萄乾是一種很普遍的食物,他不像生葡萄一般具有季節性,而且價格相當低廉,一年到頭都可以購買到。別看葡萄乾外型很小,不起眼,但是它卻含有對我們的健康很有幫助的成分。

葡萄乾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它的主要成份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體內被吸收後,立刻就會變成身體所需要的能源。正因為如此,它對恢復疲勞非常有效。除此之外,葡萄乾也含有非常豐富的鐵,所以它對貧血症狀也很有功效

葡萄乾跟生葡萄最不同的地方為──葡萄乾必須經過曝曬的過程。正因為如此,它含有生葡萄所缺乏的貴重成分,其中的一種為多元酚。

我們的身體有所謂「自由基」的物質,它的職責是保護我們的身體,以免受到病原菌的侵犯。不過,這只是在一般的情況之下才有的現象。一旦以某種理由使自由基的作用變成超常的話,它將會干擾到細胞的正常狀態,導致黑斑、皺紋等老化現象,並且還會成為癌、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現代文明病的原因。

為了保護身體,以免受到自由基之害,必須攝取能夠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質。
以食品所含有的抗氧化物質來說,最為大眾所知曉的,就是紅葡萄酒所含有的多元酚。但是,「多元酚」有很多不同種類,它們的作用力與效力各有不同。如果考慮到我們身體狀況的話,最好是攝取含多元酚最多、效果比較好、又不必費時間處理的葡萄乾。

葡萄所含有的多元酚集中於果皮的部分,所以想多攝取多元酚的話,那就必須連果皮也吃下去。但是一般人在吃葡萄時總是剝掉葡萄的果皮,只吃裡面的果肉;這樣的吃法不可能充分地攝取到多元酚。

所以就這一點來說,葡萄乾由於顆粒比生葡萄小得很多,所以很容易地連皮跟種子都吃進去,這樣的吃法才能得到效果,當然也能夠攝取到大量的多元酚。



葡萄乾加醋,將使效果更好

以效果方面來說,葡萄是不能跟葡萄乾相比的。以綠茶所含有的抗氧化物質「兒茶酸」來說,它的化學組合只有單獨一個而已。

然而,葡萄乾的化學組合卻有三到四個,而且連在一起,形狀顯得非常大。此種物質稱之為「花色素」,具有很強大的抗氧化力。

葡萄乾經過曝曬後的效果也不能忽略的。

葡萄乾的第一個優點是,經過脫水的過程後,由於它的成分被濃縮,所以就算吃很少的量,也可以充分地吸收花色素等有效成分。

葡萄乾的第二個優點是,它不像生葡萄容易腐壞,能夠長期地保存。

葡萄乾含有很多的糖分,所以黴菌等微生物很難繁殖,保存起來相當地容易。

過去人們在製造葡萄乾時,喜歡把連皮帶子的葡萄曬乾,而後加以保存。這種做法以現代科學眼光看來,也是非常合乎道理。因為葡萄皮所含有的多元酚,具有防止黴菌生成的作用。

說到此,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白了葡萄乾所具備的好處。但是,有一種方法可以使這種好處倍增,那就是使用醋來醃漬葡萄乾。
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醋具有很多種功能,在如此眾多功能中,有幾種值得大書特書者,那就是─

1.提高我們身體的代謝機能。

2.快速地消除疲勞。

3.消除多餘的脂肪,使血流暢通,偏高的血壓降低,血壓歸於正常。

4.消除肥胖。

5.使胃腸機能轉好,消除便秘。

由此可見,醋不僅能夠預防成人病,改善各種病症,同時也能夠解決女性的煩惱。
葡萄乾與醋配合之後,葡萄乾將變成酸性,如此一來,使它所含有的花色素更趨安定。
正因為如此,葡萄乾只要與醋配合,將有如虎添翼一般,能夠更有利地發揮出花色素的效果。
但是,由於葡萄乾含有的卡路里稍高,雖然他有益健康又美味可口,但還是不要吃太多。
一天適合的葡萄乾攝取量為一大匙,醋的攝取量也不宜超過一大匙。


加醋葡萄乾的做法:

加醋葡萄乾做起來不廢時也不費力,很合乎經濟的原則。只要準備兩樣東西──葡萄乾與醋﹝最好用天然釀造醋;各大超市均有售﹞就夠了。

以下介紹兩種醋葡萄乾的做法:一種是做好就可以吃;另外一種是必須醃製一夜才能夠吃。讀者可衡量自己的時間,從中選擇一種吧!

立刻就可以吃的「醋葡萄乾」做法:

若是平常生活忙碌,那麼就把握時間,做一次份量的葡萄乾吧!因為做好後立刻就可以吃。

材料:

一大匙的葡萄乾,一大匙的醋﹝天然釀造醋﹞。

做法:

1.把一大匙葡萄乾放在盤子上面撲平。

2.把一大匙的醋平均澆在葡萄乾上面,澆好醋後靜置三十分鐘,待醋浸透葡萄​​乾後就可以吃了。

醃一夜後才能吃的醋葡萄乾想一次做大量醋葡萄乾的人不妨採取這種做法。這種做法必須使葡萄乾浸一夜的醋,讓醋充分地沁入葡萄乾裡面。採取這種做法可以獲得比較高的療效。

做法:

葡萄乾一杯﹝十天份﹞,醋﹝天然釀造醋﹞一小瓶。一個能夠密封的容器。

1.把一杯葡萄乾放入玻璃瓶之類的密封容器裡。

2.將醋倒入放置葡萄乾的容器裡面,一直到醋淹過葡萄乾為止。

3.只要醃一夜,醋就會沁入葡萄乾裡面,使葡萄乾膨脹了起來,一天吃一大匙就足夠了。

如果不喜歡強烈酸味的話,不妨在浸炮的容器裡再加入一大匙冷開水,如此就能夠沖淡酸味。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適合春分“吃春”的6種食物

適合春分“吃春”的6種食物
今年320日是春分,關於春分前後的飲食民間有很多流傳,中醫也有很多講究,俗稱“吃春”、“咬春”,或者“啃春”。

養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補中益氣有蜂蜜
  蜂蜜也是“吃春”的首選,中醫認為,蜂蜜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潤腸通便。春季氣候多變,天氣乍暖還寒,人就容易感冒。由於蜂蜜含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還有清肺解毒的功能,故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是春季最理想的滋補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飲用1-2匙蜂蜜,以一杯溫開水沖服或加牛奶服用,對身體有滋補的作用。

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穀”,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嘗鮮無不道春筍
說到春食,不能不提到春筍,被譽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作為美味佳餚,自古以來備受人們喜愛。文人墨客和美食家對它讚歎不已,有“嘗鮮無不道春筍”之說。春筍筍體肥厚,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做法不同,風味也各異,炒、燉、煮、煨皆成佳餚。在地方名菜中春筍均佔有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筍”,南京的“春筍白拌雞”,浙江的“南肉春筍”。安徽黃梅戲中有個傳統折子戲名叫《打豬草》,其中就有碰斷了的春筍的情節,說明食用春筍古已有之。

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蒜殺菌助春陽
  蔥、薑、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欲、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總的說來,春天的飲食要多吃大自然在春天賜予我們的食物,那味道和春天一樣——清淡而甘甜。按照中醫五行理論,春天是生長發育的季節,枯木逢春,肝膽之氣生髮,我們應該吃一些具有升發之性,味道偏於辛辣的食物,鼓舞肝膽之氣,有助於冬天儲藏的精氣發散到體表,為人的體力和腦力活動提供充沛的能量。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增強抗體的黃色力量-【薑黃】

薑黃粉是薑黃應用的最大宗,可替料理調味、幫助去腥並增添菜餚香氣,也能讓食物呈現天然金黃色澤。此外,具有抗癌、預防失智與心血管疾病等功效,還能用來治療恐懼,克服創傷後症候群!

薑黃味辛性溫,中醫上具祛瘀活血效果,可治療風濕、消腫酸痛及月經疼痛等。薑黃主成分薑黃素(curcumin)是非常強大的抗氧化物質,可抗癌、預防失智與心血管疾病,最新的研究還發現薑黃可以用來治療恐懼,克服創傷後症候群(PTSD)。
薑黃屬薑科類植物,主要食用部份為地下莖及花朵,味道嗆而不辣、帶點天然土味,常用於南洋料理,拿來燉飯、炒飯或做為醃肉的去腥劑,能讓食材色澤呈現自然的鮮黃,是最天然的著色劑。 花朵和野薑花類似,整朵花呈現壯觀的圓柱狀,可直接料理食用。
鮮艷的薑黃粉是咖哩的主要香料之一,近年來印度失智症發病率低於西方國家,研究證實正與常吃含有薑黃素的咖哩有關,讓薑黃除料理外,更一躍成為熱門的保健香料。
文/Fooding台灣好食材編輯‧圖及資料來源/《餐桌上的香料百科》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服用黄芪的好处 黄芪你不知道的秘密

服用黄芪的好處 黄芪你不知道的秘密

黃芪在中藥裡算是較為常見的一種了,不過對於不少人來說還是不太瞭解服用黃芪的好處的。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黃芪你不知道的秘密。

第一:強壯身體
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讓動物服用黃芪水。結果發現,服用黃芪水之後的動物,體重增長比沒有服用黃芪水的動物要快的的多,並且體內含有的白蛋白與血清總蛋白也有明顯的增長。這類的動物放入水中游泳堅持的時間也比較長,並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增強心肌收縮力治療胃炎
通過上文的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喝黃芪水的好處除了強壯身體之外,還包括了加強心肌收縮力,能夠有效的預防迴圈出現衰竭的情況。如果是患有實驗性胃炎,那麼日常多喝一些黃芪水們能夠有效的減輕並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會出現下降的情況。

第三:治療身體困倦、氣短的情況
在中醫方面認為,日常多喝黃芪水,精神會變得更好,氣短的情況也會逐漸的小時。如果增加適量的防風、生薑等等一起用水煎服,還能夠有效的增強身體免疫能力,有效的預防身體出現感冒的情況;如果增加適量的浮小麥與麻黃跟,用水煎服之後能夠有效的治療身體出現盜汗的情況。


第四:防治高血壓
很多高血壓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現下半身浮腫的情況,喝黃芪水能夠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腫、降低血壓的作用。

第五:缺鐵性心臟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鐵性心臟病,那麼每天取出五十克的黃芪用水煎煮,然後將藥液分為三次服用。科學家為此還做過實驗,發現黃芪和丹參片進行對比,發覺黃芪的效果要好得多。喝黃芪水的好處除了能夠緩解心絞痛的情況之外,還能夠有效的改善許多臨床的客觀指標,對於令身體恢復健康有著很好的作用。喝黃芪水的好處,能夠有效的緩解心絞痛的情況。

第六:慢性鼻炎
將黃芪和白術、防風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虛汗、過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等疾病。喝黃芪水的好處有哪些,能夠有效的治療慢性鼻炎哦!




第七:骨質疏鬆症
如果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那可以適當的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這樣可以有效的治療下肢酸麻的情況。
如果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那可以適當的選擇黃芪桂枝五物湯




第八:脾氣虛證
和黃芪水的好處有很多,其中還包括了治療脾氣虛證。常見的脾氣虛證主要表現為人體精神倦怠、氣短、痰多等等情況。將黃芪和黨參、白術、茯苓等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夠有效的治療脾虛的情況。
日常喝黃芪水能夠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並且能夠達到很好的益氣補中的作用。如果身體出現了水腫、濕氣過重的情況適當的喝一些黃芪水效果非常的好。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譚敦慈康健上菜】中藥材這樣用,冬令安心溫補

小心爆肝!中醫保肝4大招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49期  作者 : 林貞岑

肝火大表示肝不好?中西醫對肝的觀點迥異,養肝、保肝,首先要知道自己保的是哪一種肝。
「醫生,我口乾舌躁、肝火旺,是不是肝功能不好?」

臨床上聽過無數抱怨,愛開玩笑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理事長許金川,忍不住搖頭嘆道:「國人說的肝與正統醫學的肝,有很大的差別。」

此肝非彼肝,問題倒底在哪裡?

事實上,中西醫學語彙不同,中醫所指的肝,遠比現代醫學的肝範圍更廣

當西方肝遇見東方肝

現代醫學的肝,是指單純的器官──兩片重達1.5公斤,沒有神經,默默工作的肝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醫的「肝」,則不只是肝臟而已,廣義來說還包括腦及神經系統。

根據典籍記載,肝為將軍、統帥,負責謀慮、思考,管理身體各部門運作,「有點類似自律神經系統,」在中國醫藥學院教授中醫內科學多年,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陳榮洲表示,像是昡暈、中風等,在中醫裡都被歸類成肝系疾病。

以功能分類,中醫的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儲存身體的養份,疏泄則是指身體的疏通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舉例來說,肝就像一個中央銀行,負責管理身體三大貨幣(氣、血、水)流通。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一般所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便是疏洩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頭痛等現象一一出現,甚至引起肝發炎及病變。

因此中醫所謂保肝養肝,基本就是改善身體環境,維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減輕肝臟負擔,」擅長中西醫結合,三總中醫部主任林高士提到,這一點中西醫看法相同,但中醫在做法上,似乎較為多元豐富,只要從一些日常生活細節著手,以改善屬於肝系統的諸多病症,達到保肝目的。


1.情緒要平穩

中醫提到「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很容易影響到肝。通常自我要求高、急躁、完美主義的人,較容易產生焦慮、不安,這在中醫裡是屬於較易產生肝火的體質。

「肝屬木,木喜調達。」參與台大中西藥合併治療肝炎計劃,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副院長蔡宗龍,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他認為可以把肝想像成一棵大樹,樹木喜歡自由、無拘無束,因此,養肝首重情緒調節、心情愉快。

行政、醫療工作繁忙,另外還有唸書及研究工作,蔡宗龍個人調整壓力的辦法,是週末騎馬。躍馬馳騁的快感,讓他可以得到釋放,重新找回力量。

成功抗肝癌10年,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蘇起認為,「不生氣」很重要。擔任公職六年半,無論面對立法院接受質詢、挨罵等種種壓力,蘇起卻很少失眠過。
 
成功抗肝癌10年的國安召集人蘇起
「啊,恰到好處。」個性開朗的蘇起,一進門就為我們介紹他特別喜歡的,掛在牆上的聖嚴法師題字。

對他而言,沒有升官、下台,只是平行的從一個圈子轉任到另一個圈子,「上班打領帶和不打領帶而已」,自己把工作儘量做好,得失心不要太重,就不會隨情緒起舞。


2.睡眠要足夠

肝主藏血,黃帝內經素問篇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足夠的睡眠,肝臟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復。

以中醫觀點而言,晚上11點至凌晨3,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得遲緩。

「在這段時間內要睡著才算,」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郭忠禎提到,他個人一定想辦法儘量在11點前就寢,至少十二點半點前會睡著。

睡眠品質不佳,也會造成肝火上升。因此專家建議,晚上不適宜從事太過耗損腦力的工作,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身兼教學臨床多職,治療肝病經驗20年,陳榮洲主任坦承,自己經常得忙到凌晨1點才能就寢,「但我一定會打坐半小時以上,」持續打坐20多年,陳榮洲相信打坐可以沈澱白天的紛擾,讓自己靜下心來,短時間內就可以進入夢鄉,且一夜好眠。


3.適當的休息

「平時累了就要休息,」蔡宗龍建議,對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時間休息。他記得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同事的肝功能指數飆到200多,他自己則是完全正常。後來他發現這位同事一開始上班,便拚命工作到晚上10點,中間不吃飯也不休息;他自己是三餐照常,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飯也小小休息一下,即使工作到比同事還晚,可能要11點才能回到家,但是他的精神體力,還是比別人好。

「我們的身體很敏感,」大學時代檢查出B型肝炎帶原,國小任教的陳老師與肝炎病毒和平相處近20年,她堅持只要忙了、累了,就隨時調節、抓空檔休息,比如中午睡午覺,通常疲倦的感覺都可以清除。

4.飲食清淡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也是引起肝火的原因,儘量避免過量食用。

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和水果,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又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的修補有很大幫助。

從小生長在台東的蔡宗龍,吃慣食物原味,像是燒烤、加工品、油蔥、油炸等,「凡是沒有食物原味的食物」他一點也不碰。家裡採低油低鹽、不加味精的健康飲食,除此之外,蔡宗龍每天帶便當上班,他認為可以因此減少外食對身體造成的負擔。

「自己要懂得去平衡,」郭忠禎主任提到,自己平日飲食沒有特別禁忌,今天吃得油膩點,明天便改吃些涼性食物如絲瓜、高麗菜,或是蔬果多一點,去平衡身體的酸鹼值,他認為飲食均衡就好。

至於火氣大需不需要吃藥?專家認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鬆,一些簡單的食物也有助於降火。綠豆、薏仁、蘆筍、絲瓜、西瓜、蘆薈、蚌類可以清熱;

也可藉由調節身體水分(中醫稱為瀝濕)的紅豆、冬瓜,除去身體的濕熱狀況,郭忠禎醫師提到。

此外,中醫認為,強化腸胃功能,肝才可以得到充分營養。飲食清淡可以減少腸胃負擔,四神湯中的的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可以達到調理腸胃的效果。

四神湯中的的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可以達到調理腸胃的效果


拿著電話邊講邊煮菜,拼布老師林麗貞去年才跟兒子共同經歷肝癌開刀。笑聲琅琅的她,提到20年前曾因急性肝炎住院,之後服藥產生憂鬱症副作用,連家裡窗戶都不敢開。一路歷經肝硬化到肝癌,她承認自己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

以前她體力很差,「後來我練瑜伽,開刀半年之後體力很快就恢復,」腦子裡總有不同的計劃在打轉,現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義工的林麗貞,十分推薦瑜伽的功效。

生活正常、飲食有節、恰到好處的生活方式及處事哲學,可能才是將人生從黑白轉成彩色的契機。


簡單好做的保肝瑜伽操──拜月式


利用隨時可做的瑜伽伸展姿勢,輕鬆達到強化肝臟功能

●特色:
 利用前彎、側彎、腳伸直等伸展動作,帶動內臟筋絡的肝經及膽經,達到強化肝臟效果。

●步驟:
 1. 腳與腰同寬,雙手合掌,打開往上舉至與肩同寬。
 2. 雙掌張開後仰吸氣。
 3. 前彎吐氣
 4. 雙手左右環抱往上合掌吸氣
 5. 左右各側彎各一次(側彎時吐氣)
 6. 左右扭轉各一次(轉時吐氣)
 7. 雙手回到胸前合掌


 ●每回重複10

●提醒:剛開始做不用調整呼吸,習慣後再慢慢加上。口訣是手、頭往上時吸氣,手、頭往下時吐氣。



中醫治療肝炎

中醫講究的是症型,而非疾病。因此在肝炎的處理上,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急性發炎期:

表現症狀有悶痛、脅肋痛等。臨床上以清熱解毒藥物如茵陳嵩、大清板藍根等,加速肝內酵素的廓清,運用小劑量抗病毒藥物,一點一點殺死病毒;發炎情形較嚴重時,所謂苦寒藥如黃蓮龍膽洩肝湯等上場,負責增強巨噬細胞和網狀細胞,調整免疫能力,對抗肝細胞損傷,以陳榮洲主任的治療經驗而言,一般都可以讓肝指數下降。

●復原期:

面對死傷累累的肝病戰場,中醫此時考慮的是,如何幫助肝臟細胞復原。

「有時會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清除肝纖維化,」陳榮洲表示,研究發現丹蔘可以增加肝細胞一倍以上的再生能力,對於修復很有幫助。肝炎病人在恢復期時,經常出現容易疲倦、口乾、睡不好等氣陰兩虛的情形,因此除了清熱解毒藥之外,有些醫師會使用丹蔘來調補。

但也有醫師認為恢復期不應用藥。「因為若是中途攔截,會不會讓身體失去自體免疫的機會?」這是中醫、西醫目前共同面臨的困擾。

疲勞會傷肝?

在臨床上雖可見過度疲勞的人,會出現輕微的肝指數升高,但目前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顯示,工作太累或是疲勞會引起肝病。

且在台灣造成肝病的主因,多為病毒、藥物及飲酒過量造成。一般僅就疲勞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改變,來「間接」推測,疲勞可能會引起肝病發作,實際上並無明顯證據證實兩者之間有關連。

但是肝炎患者確實較容易出現疲倦的情形。中醫認為,肝為罷(疲)極之本,通常肝氣血不足的人,特別容易覺得疲憊;西醫看法則是在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或是肝癌末期時,才可能出現疲倦的症狀。

疲倦只是一種警訊或是表現,找出背後潛藏的病因,才是重點。

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