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桂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桂圓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龍眼肉(桂圓)與白糖、紅棗一起熬煮成「玉靈膏」,補氣血的功效不輸人參!

龍眼肉(桂圓)具有補氣安神、提升食慾、加速傷口癒合等功用。龍眼肉(桂圓)與白糖、紅棗一起熬煮成「玉靈膏」,補氣血的功效甚至不輸人參。


性質微溫
【宜常食者】癌症患者、病後調養的人
【須慎食者】糖尿病患者、體質燥熱的人
      藥材功效: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防衰老、補中益氣
      別名:桂圓、龍眼乾、福肉
      本草成分:葡萄糖、蔗糖、酒石酸、膽鹼、腺嘌呤、蛋白質
      產季:710
      龍眼肉家族:粉殼龍眼、青殼龍眼、紅殼龍眼、大粉殼龍眼

食療效果
1 補氣安神: 龍眼肉(桂圓)可補益心脾,補氣安神。《隨息居飲食譜》指出,龍眼肉(桂圓)是「老弱宜之」的「果中神品」;《神農本草經》記載龍眼肉「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2 提升食慾: 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龍眼肉(桂圓)的糖分含量豐富,容易消化吸收,適合壓力大、思慮過度,導致失眠多夢、心悸、健忘、頭暈目眩、食慾不振者食用。
3 加速傷口癒合:龍眼肉(桂圓)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能加速傷口癒合,適合貧血、有傷口的患者適量攝取。

健康補給站
1 「龍眼」是無患子科龍眼,屬常綠喬木植物龍眼樹的果實,一般於初秋成熟時採收。
2 龍眼的食用方式有很多種,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搭配蓮子、糯米煮粥;或與紅棗熬湯;或蒸熟直接吃果實。因龍眼不耐水,沾過水後須盡快食用。
3 中醫一般認為龍眼能「長智」「輕身不老」,其實龍眼(桂圓)不僅是滋養補品,也是一種「吉祥」食物,俗語說得好:「食桂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4 龍眼肉(桂圓)營養滋補、作用溫和,具有養血安神、補益心脾、消除疲勞、增強智力的功效,四季都適合食用,對日常保健極有助益。


YES OR NO龍眼肉的飲食宜忌
貧血、頭暈目眩者適宜食用
健忘、心律不整者可食用
可改善失眠、神經衰弱
對產後調養、大小便帶血者有益
×青少年、兒童不宜食用過量
×腹脹、慢性胃炎患者忌服
×女性罹患骨盆腔炎、尿道炎,和經血量過多者忌食

中醫師的龍眼肉飲食叮嚀

1 龍眼肉可治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營養不良、神經衰弱、健忘、記憶力衰退、頭暈失眠等症,尤其對老年人及產婦極有助益。
2
龍眼肉具有安定神經的作用,現代人思考、用腦過度,適量攝取龍眼肉,能讓身體運作更順暢。
3
龍眼肉經常與人參、黃耆、當歸、酸棗仁等藥材,熬製成「
歸脾湯」,可健脾補血。
4
龍眼肉加白糖熬製成「玉靈膏」,其補氣血的功效不輸人參,故又稱「代參膏」。
5
番石榴與龍眼肉的鉀含量很高,經常搭配食用,容易出現肌肉無力、心律不整的症狀。
營養師告訴你龍眼肉價值

1 龍眼與荔枝皆有滋補的功效,但龍眼肉晒乾製成乾果,養血安神的作用大增,有益於心血不足所導致的失眠。
2
咳嗽患者並不適宜食用龍眼肉,以免造成痰多黏稠的症狀,反而容易加重病情。
3
龍眼的營養價值很高,但熱量也很高;想要控制體重的人,不宜多吃。
4
龍眼肉加適量水和黑糖,一起熬煮成熱茶,很適合做為女性經痛時的調養飲品。

龍眼肉食療小偏方

1 取龍眼肉30克,龍齒、夜交藤各15克,靈芝10克,水煎取汁服用,可改善氣血兩虛。
2
取龍眼肉、熟地黃各15克,白芍、當歸各12克,川芎9克,水煎取汁服用,可養血安神,改善貧血、失眠。
3
取蛤蜊、薑片與適量水煮滾, 去薑片,續入龍眼肉3顆,枸杞3克與蛋液、鹽拌勻,用電鍋蒸熟後食用,具有補血養顏的效用。
4
取龍眼肉6克,淫羊藿1½克,玫瑰花瓣適量,水煎取汁,加蜂蜜調味,可補腎助陽、調治風濕痠痛。
5
取龍眼肉、薏仁、紅棗各12克,蓮子20克,核桃、白扁豆各9克,與糯米150克熬粥,可安心寧神。

龍眼肉選購要領

選購:選購龍眼肉時,宜挑選肉厚、質地細軟光滑、色棕黃、半透明、味道香甜、具黏性者為佳。
保存:龍眼肉須防潮、防蟲蛀,宜存放於陰涼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也可將龍眼肉晒乾,存放於乾燥處,若放入冰箱冷凍,保存時間可更久。
用法:龍眼肉藥食兩用,但通常以內服居多,可煎成湯劑、熬膏、浸酒;或入丸、散服用。

桂圓可與哪些藥材配伍?功效為何?

1 老弱體衰或病後、產後調養:搭配白糖蒸煮,以開水沖服。
2
治貧血、鬚髮早白、手足無力:配伍蓮子、紅棗、生薑使用。
3
治療食慾不振、脾虛泄瀉:可配伍白朮使用。



本文摘自《中藥材養生密碼》
作者:陳世峰
出版社:康鑑文化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湯圓減油新吃法,養生又享瘦


元宵節有小過年之稱,吃元宵、湯圓,象徵幸福團圓。芝麻湯圓、花生湯圓、鮮肉湯圓…,包餡元宵口味多,Q軟中又是香甜、又是鹹香,讓人忍不住一顆接一顆。
不過好吃的元宵還真的不能多吃,因為它的熱量頗高。如果是一般無餡小湯圓,10顆熱量就高達70大卡,等同於4分之1碗的飯;包餡湯圓4顆熱量約是280大卡,等於吃進一碗白飯。

減糖、減油、增加膳食纖維


台北市衛生局建議以下吃法:
甜湯圓:可搭配少量水果丁、花草茶、紅棗枸杞、或桂圓銀耳湯當湯底的方式,有天然的水果香、花香,養生又能降低糖的攝取。
鹹湯圓:使用多種蔬菜、菇類熬煮湯頭,不但鮮美,同時可以減少使用油蔥酥、爆香或肉類湯頭的油脂,食用時,再加入蔬菜,增加膳食纖維。

湯圓的餡料為增加香滑口感,常會額外加入豬油、奶油及糖等調味,湯底也有熱量,血脂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高的人要留意,以免攝取過量醣類、油脂,導致血糖、血脂肪。此外,湯圓的外皮大多以糯米為主,粘性高不易消化,老人和小孩以及胃腸機能不佳的人,要慢慢吃,避免消化不良或食道阻塞。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雨水春到,養生先養脾



雨水時節,春意萌發,卻乍暖還寒,時不時來一場倒春寒,換春裝還早了點,春捂的說法卻有一定道理。此時養生,重在養脾胃。

一、節氣衣著:保暖防寒,春捂有理
雨水之後,天氣雖開始轉暖,你也許開始欣喜的脫了棉襖穿單衣,而實際上此時的北方寒氣未盡,氣溫變化較大,由於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容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時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
另一方面,雨水時節還要注意倒春寒。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尤其對老人和小孩的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突降時,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雨水節氣,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換棉穿單。



二、節氣飲食:春夏養陽,補脾養胃
雨水節氣,春風化雨,地濕之氣漸升,早晨開始有露、霜出現,寒濕之氣容易損傷脾胃,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根據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飲食上要側重於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

同時,要儘量少吃生冷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以顧護脾胃,如鯽魚、胡蘿蔔、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而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進補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適合這一節氣的食物,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三、節氣心境:安心寧神,以養元氣
雨水節氣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心神不安,直接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為了消除這種不利健康的因素,要積極的進行精神調節,注意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氣。

四、節氣鍛煉:輕緩運動,保存能量
雨水是早春節氣,尤其是在北方,此時仍然較為寒冷,因此,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以便讓肝氣慢慢和緩的上升,避免因為體內能量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失去太多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症狀。應該挑選一些較輕鬆的運動進行鍛煉,如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


五、節氣食譜:雨水養生,氣血雙補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雨水節氣養護脾胃,推薦幾款營養美味的食譜。

滋陰養血——桂圓阿膠紅棗粥
配料:粳米100克、桂圓肉20克、阿膠10克、棗10克。
做法:將阿膠溶解,桂圓肉去雜質洗淨,紅棗洗淨去核;鍋內加冷水約2000毫升,放入桂圓、紅棗,用中火煮至水剩三分之一;加入粳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入融化的阿膠攪勻即可。

補血益腎——紅棗首烏粥
配料:何首烏50克、粳米100克、紅棗5枚,紅糖適量。
做法:將何首烏置於砂鍋中,加水1000毫升,水開後用文火再煎15分鐘,去渣取濃汁500毫升,將粳米和紅棗放入砂鍋內煮粥。粥成後,放入紅糖適量調味即可。



益氣養肝——涼拌雙耳
配料:水發銀耳、黑木耳各100克,鹽、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適量。
做法:水發銀耳、黑木耳除去雜質,清水洗淨,沸水焯5分鐘,放入冷水中冷卻5分鐘,控幹水後裝盤。依個人口味將上述調味品放入碗中用冷開水調勻,澆在雙耳上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