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肝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肝炎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小心爆肝!中醫保肝4大招



文章出處:康健雜誌49期  作者 : 林貞岑

肝火大表示肝不好?中西醫對肝的觀點迥異,養肝、保肝,首先要知道自己保的是哪一種肝。
「醫生,我口乾舌躁、肝火旺,是不是肝功能不好?」

臨床上聽過無數抱怨,愛開玩笑的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理事長許金川,忍不住搖頭嘆道:「國人說的肝與正統醫學的肝,有很大的差別。」

此肝非彼肝,問題倒底在哪裡?

事實上,中西醫學語彙不同,中醫所指的肝,遠比現代醫學的肝範圍更廣

當西方肝遇見東方肝

現代醫學的肝,是指單純的器官──兩片重達1.5公斤,沒有神經,默默工作的肝臟,是人體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

中醫的「肝」,則不只是肝臟而已,廣義來說還包括腦及神經系統。

根據典籍記載,肝為將軍、統帥,負責謀慮、思考,管理身體各部門運作,「有點類似自律神經系統,」在中國醫藥學院教授中醫內科學多年,彰化秀傳醫院副院長陳榮洲表示,像是昡暈、中風等,在中醫裡都被歸類成肝系疾病。

以功能分類,中醫的肝主要負責藏血和疏泄。藏血是儲存身體的養份,疏泄則是指身體的疏通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舉例來說,肝就像一個中央銀行,負責管理身體三大貨幣(氣、血、水)流通。情緒、睡眠、飲食甚至藥物等,均會影響肝的疏洩功能。

一般所說的肝火旺盛、肝陽上亢,便是疏洩功能過度亢奮的表現。肝火一路順著肝的經脈延燒,頭暈、失眠、口乾、耳鳴,眼睛乾澀、頭痛等現象一一出現,甚至引起肝發炎及病變。

因此中醫所謂保肝養肝,基本就是改善身體環境,維持正常的疏通調節功能,以增強對抗疾病的能力。

「簡單來說就是減輕肝臟負擔,」擅長中西醫結合,三總中醫部主任林高士提到,這一點中西醫看法相同,但中醫在做法上,似乎較為多元豐富,只要從一些日常生活細節著手,以改善屬於肝系統的諸多病症,達到保肝目的。


1.情緒要平穩

中醫提到「怒則傷肝」,情緒起伏過大,很容易影響到肝。通常自我要求高、急躁、完美主義的人,較容易產生焦慮、不安,這在中醫裡是屬於較易產生肝火的體質。

「肝屬木,木喜調達。」參與台大中西藥合併治療肝炎計劃,台南醫院新化分院副院長蔡宗龍,本身也是肝膽腸胃科醫師,他認為可以把肝想像成一棵大樹,樹木喜歡自由、無拘無束,因此,養肝首重情緒調節、心情愉快。

行政、醫療工作繁忙,另外還有唸書及研究工作,蔡宗龍個人調整壓力的辦法,是週末騎馬。躍馬馳騁的快感,讓他可以得到釋放,重新找回力量。

成功抗肝癌10年,財團法人國家政策基金會國家安全組召集人蘇起認為,「不生氣」很重要。擔任公職六年半,無論面對立法院接受質詢、挨罵等種種壓力,蘇起卻很少失眠過。
 
成功抗肝癌10年的國安召集人蘇起
「啊,恰到好處。」個性開朗的蘇起,一進門就為我們介紹他特別喜歡的,掛在牆上的聖嚴法師題字。

對他而言,沒有升官、下台,只是平行的從一個圈子轉任到另一個圈子,「上班打領帶和不打領帶而已」,自己把工作儘量做好,得失心不要太重,就不會隨情緒起舞。


2.睡眠要足夠

肝主藏血,黃帝內經素問篇提到:「人臥則血歸於肝。」足夠的睡眠,肝臟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復。

以中醫觀點而言,晚上11點至凌晨3,血液流經肝、膽,此時應讓身體得到完全的休息,否則肝的修復功能受到影響,體力無法恢復,連帶思考能力也會變得遲緩。

「在這段時間內要睡著才算,」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科主任郭忠禎提到,他個人一定想辦法儘量在11點前就寢,至少十二點半點前會睡著。

睡眠品質不佳,也會造成肝火上升。因此專家建議,晚上不適宜從事太過耗損腦力的工作,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身兼教學臨床多職,治療肝病經驗20年,陳榮洲主任坦承,自己經常得忙到凌晨1點才能就寢,「但我一定會打坐半小時以上,」持續打坐20多年,陳榮洲相信打坐可以沈澱白天的紛擾,讓自己靜下心來,短時間內就可以進入夢鄉,且一夜好眠。


3.適當的休息

「平時累了就要休息,」蔡宗龍建議,對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時間休息。他記得自己在當住院醫師時,同事的肝功能指數飆到200多,他自己則是完全正常。後來他發現這位同事一開始上班,便拚命工作到晚上10點,中間不吃飯也不休息;他自己是三餐照常,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飯也小小休息一下,即使工作到比同事還晚,可能要11點才能回到家,但是他的精神體力,還是比別人好。

「我們的身體很敏感,」大學時代檢查出B型肝炎帶原,國小任教的陳老師與肝炎病毒和平相處近20年,她堅持只要忙了、累了,就隨時調節、抓空檔休息,比如中午睡午覺,通常疲倦的感覺都可以清除。

4.飲食清淡

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油炸、咖啡、茶等,也是引起肝火的原因,儘量避免過量食用。

天然原味的綠色青菜和水果,不會增加肝臟負擔,又富含抗氧化物,對肝細胞的修補有很大幫助。

從小生長在台東的蔡宗龍,吃慣食物原味,像是燒烤、加工品、油蔥、油炸等,「凡是沒有食物原味的食物」他一點也不碰。家裡採低油低鹽、不加味精的健康飲食,除此之外,蔡宗龍每天帶便當上班,他認為可以因此減少外食對身體造成的負擔。

「自己要懂得去平衡,」郭忠禎主任提到,自己平日飲食沒有特別禁忌,今天吃得油膩點,明天便改吃些涼性食物如絲瓜、高麗菜,或是蔬果多一點,去平衡身體的酸鹼值,他認為飲食均衡就好。

至於火氣大需不需要吃藥?專家認為,除了睡眠足夠、心情放鬆,一些簡單的食物也有助於降火。綠豆、薏仁、蘆筍、絲瓜、西瓜、蘆薈、蚌類可以清熱;

也可藉由調節身體水分(中醫稱為瀝濕)的紅豆、冬瓜,除去身體的濕熱狀況,郭忠禎醫師提到。

此外,中醫認為,強化腸胃功能,肝才可以得到充分營養。飲食清淡可以減少腸胃負擔,四神湯中的的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可以達到調理腸胃的效果。

四神湯中的的蓮子、芡實、茯苓、山藥,具有健脾效果,可以達到調理腸胃的效果


拿著電話邊講邊煮菜,拼布老師林麗貞去年才跟兒子共同經歷肝癌開刀。笑聲琅琅的她,提到20年前曾因急性肝炎住院,之後服藥產生憂鬱症副作用,連家裡窗戶都不敢開。一路歷經肝硬化到肝癌,她承認自己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來。

以前她體力很差,「後來我練瑜伽,開刀半年之後體力很快就恢復,」腦子裡總有不同的計劃在打轉,現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義工的林麗貞,十分推薦瑜伽的功效。

生活正常、飲食有節、恰到好處的生活方式及處事哲學,可能才是將人生從黑白轉成彩色的契機。


簡單好做的保肝瑜伽操──拜月式


利用隨時可做的瑜伽伸展姿勢,輕鬆達到強化肝臟功能

●特色:
 利用前彎、側彎、腳伸直等伸展動作,帶動內臟筋絡的肝經及膽經,達到強化肝臟效果。

●步驟:
 1. 腳與腰同寬,雙手合掌,打開往上舉至與肩同寬。
 2. 雙掌張開後仰吸氣。
 3. 前彎吐氣
 4. 雙手左右環抱往上合掌吸氣
 5. 左右各側彎各一次(側彎時吐氣)
 6. 左右扭轉各一次(轉時吐氣)
 7. 雙手回到胸前合掌


 ●每回重複10

●提醒:剛開始做不用調整呼吸,習慣後再慢慢加上。口訣是手、頭往上時吸氣,手、頭往下時吐氣。



中醫治療肝炎

中醫講究的是症型,而非疾病。因此在肝炎的處理上,也可以分成幾個階段:

●急性發炎期:

表現症狀有悶痛、脅肋痛等。臨床上以清熱解毒藥物如茵陳嵩、大清板藍根等,加速肝內酵素的廓清,運用小劑量抗病毒藥物,一點一點殺死病毒;發炎情形較嚴重時,所謂苦寒藥如黃蓮龍膽洩肝湯等上場,負責增強巨噬細胞和網狀細胞,調整免疫能力,對抗肝細胞損傷,以陳榮洲主任的治療經驗而言,一般都可以讓肝指數下降。

●復原期:

面對死傷累累的肝病戰場,中醫此時考慮的是,如何幫助肝臟細胞復原。

「有時會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清除肝纖維化,」陳榮洲表示,研究發現丹蔘可以增加肝細胞一倍以上的再生能力,對於修復很有幫助。肝炎病人在恢復期時,經常出現容易疲倦、口乾、睡不好等氣陰兩虛的情形,因此除了清熱解毒藥之外,有些醫師會使用丹蔘來調補。

但也有醫師認為恢復期不應用藥。「因為若是中途攔截,會不會讓身體失去自體免疫的機會?」這是中醫、西醫目前共同面臨的困擾。

疲勞會傷肝?

在臨床上雖可見過度疲勞的人,會出現輕微的肝指數升高,但目前沒有任何的研究證據顯示,工作太累或是疲勞會引起肝病。

且在台灣造成肝病的主因,多為病毒、藥物及飲酒過量造成。一般僅就疲勞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改變,來「間接」推測,疲勞可能會引起肝病發作,實際上並無明顯證據證實兩者之間有關連。

但是肝炎患者確實較容易出現疲倦的情形。中醫認為,肝為罷(疲)極之本,通常肝氣血不足的人,特別容易覺得疲憊;西醫看法則是在肝炎急性發作、肝硬化或是肝癌末期時,才可能出現疲倦的症狀。

疲倦只是一種警訊或是表現,找出背後潛藏的病因,才是重點。

文章出處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最近中國醫藥研究養肝最好的食材的是_____?

肝的救星 枸杞+紅棗
【摘錄自康健雜誌第16期】

最近中國醫藥研究所養肝最好的食材的是什麼?最新答案就是吃大棗也就是國人常吃的藥膳材料紅棗與黑棗

國人長期以來一直有B型肝炎罹患率增加的情形其他如肝硬化、肝癌的症狀也常發生因此各種的保肝藥物或是一些來路不明的保肝產品非常的多, 造成許多不良的副作用產生而危害人體健康

有鑑於此, 中國醫藥研究所研究員林雲蓮鼓勵大家可以在日常多吃一些天然的紅棗來保肝

因為根據她最新的研究發現紅棗、黑棗內含有三帖類化合物的成分可抑制肝炎病毒的活性所以對於患有慢性肝炎帶原的病患除了要定期由專業的醫師診療外可於日常再配合吃紅棗來保肝

光田醫院內科主任柯萬盛醫師指出, 台灣成年人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 而成年人正值擔負家庭及社會的重擔, 但因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有免疫的缺陷, 所以在生活起居上應要比正常人有更多的休息

枸杞+紅棗(量隨你抓, 煮過會比用泡的效果好!!)

枸杞最適合用來消除疲勞
枸杞能預防動脈硬化及防止老化還具有溫暖身體的作用 ,驚人的療效令人讚歎!

枸杞是一種具有強韌生命力及精力的植物, 非常適合用來消除疲勞它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還可預防肝臟內脂肪的囤積再加上枸杞內所含有的各種維他命、必須胺基酸及亞麻油酸全面性地的運作更可以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也能夠防止老化

枸杞可分為三個部分來使用 : 枸杞葉可用來泡「枸杞茶」飲用紅色果實「枸杞子」可用於做菜或泡茶枸杞根又稱為「地骨皮」一般當作藥材使用因此,,實在稱得上是物盡其用 。而且長期食用枸杞或飲用枸杞茶, 也不會有副作用

它的藥效十分廣泛具有解熱、治療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療效而將枸杞根煎煮後飲用,則能夠降血壓

至於枸杞茶則具有治療體質虛寒、性冷感、健胃、肝腎疾病、肺結核、便祕、失眠、低血壓、貧血、各種眼疾、掉髮、口腔炎、護膚等各種效果 ,若是體質虛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唷~

『紅棗』保護肝臟經常熬夜的朋友要多多服用哦!
小小一顆紅棗, 功效卻很強
紅棗不僅營養非常豐富, 而且還能保護肝臟
在平時的養生中, 善用紅棗, 對身體的助益很大

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 紅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 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的功能 而現代的藥理學則發現, 紅棗含有蛋白質、脂肪、醣類、有機酸、維生素A、維生素C、微量鈣多種氨基酸等豐富的營養成份 ,同時還發現, 紅棗能提高體內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 有保護肝臟, 增強體力的作用

這個發現和中醫用紅棗組方「養肝湯」來養肝排毒的方法不謀而合

醫星球醫星顧問莊淑旂博士大力推薦剖腹產的婦女產前應喝養肝湯她認為剖腹產的婦女, 喝養肝湯不僅可以排解麻藥的毒性保護肝臟減輕手術後的疼痛


養肝湯的作法 :

紅棗七顆洗淨, 每顆以小刀劃出直紋幫助養分溢出然後用滾水兩百八十西西加蓋, 浸泡八個小時以上接著再加蓋隔水蒸一個小時即成

紅棗有如此奇妙之功效, 同時又物美價廉, 民眾應該多加利用 『紅棗』補氣養血小小一顆紅棗, 功效卻很強 中醫的方子裡, 常常見到它的蹤影, 因為紅棗有緩和藥性的功能

紅棗能補氣養血, 是很好的營養品

中國的草藥書籍「本經」中記載到, 紅棗味甘性溫、脾胃經, 有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緩和藥性的功能 現代藥理研究現, 紅棗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強、滋養全身細胞, 是一種藥效緩和的強壯劑


在中藥學裡, 紅棗的應用可分為以下幾種 :

1. 健脾益胃

脾胃虛弱、腹瀉、倦怠無力的人, 每日吃紅棗七顆, 或與黨參、白朮共用, 能補中益氣、健脾胃, 達到增加食慾、止瀉的功效;

紅棗和生薑、半夏同用, 可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症狀

2. 補氣養血

紅棗為補養佳品, 食療藥膳中常加入紅棗補養身體、滋潤氣血

台大免疫學孫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時多吃紅棗、黃耆、枸杞, 能提昇身體的元氣, 增強免疫力

3. 養血安神

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 用紅棗和甘草、小麥同用〈甘麥大棗湯〉可起到養血安神、舒肝解鬱的功效

4. 緩和藥性

紅棗常被用於藥性劇烈的藥方中, 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
: 「十棗湯」中用大棗緩解甘遂、大戟、蕪花等瀉藥的毒性保護脾胃不受傷害

紅棗是補氣養血的聖品同時又物美價廉民眾無需去買坊間昂貴的補品善用紅棗即可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